榕城终年雾气缭绕,旧巷的砖墙浸润出墨绿的苔痕。陈默踩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老旧单车,车筐里塞满挂号信、催费单与五彩促销广告。他是榕城最普通的邮差,唯一的特别,是他那张木讷的脸很少显露情绪——无论是老太太无理取闹的斥责,还是小孩塞给他的廉价水果糖。
但这天,雾气浓得出奇,像化不开的灰棉絮。陈默迷了路,拐进一条从未见过的旧巷尽头。一座突兀的建筑伫立眼前:飞檐翘角被厚厚的霉斑覆盖,牌匾斜挂着,字迹漫漶不清,只勉强辨出“xx邮站”的轮廓。空气里弥漫着陈腐纸张混合着某种奇异的、如同雨后菌菇般的湿润甜香。
“送错了地方啊……”陈默自语,正准备掉头。吱呀——那扇仿佛被虫蛀空的大门突然自己开了条缝,一只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枯瘦如鸟爪的手伸了出来,手里攥着一封信。信封很轻,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没有任何字迹,封口处盖着一枚褪色的、模糊似章鱼的红色火漆印。
“今日签收。”门缝里传来一个嘶哑、不带任何起伏的声音。
鬼使神差地,陈默接过了那封“无字信”。一股冰冷的滑腻感瞬间从信封渗入指尖,仿佛活物。木门砰地关上,再无动静,只留下那菌菇般的甜香萦绕不散。陈默低头,手中的“无字信”信封上竟浮起一个名字:榕溪巷27号,李守仁(寿限三刻)。
榕溪巷27号是一座破败的老院。开门的是个佝偻的老头,浑浊的眼睛盯着陈默:“谁的信?”
陈默递出无字信:“您的。李守仁?”
“是我。”老头嘟囔着接过信,枯指摩挲着空白的信封,竟愣在原地,一滴浑浊的老泪毫无征兆地滚落,砸在信封上。
“爷爷?”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从屋里探出头,担忧地看着他。
就在泪珠触到信封的瞬间,异变陡生!那封无字信竟像吸水的海绵,瞬间将泪珠吸入!旋即,信封表面无端晕染开一片深沉的、近乎凝滞的暗褐色污迹,像一块干涸的血渍,又像一团凝固的墨块。陈默脑中“嗡”地一声,无数混乱、尖锐的片段碎片炸开:
*昏暗的煤油灯下,一个年轻男人(李守仁?)颤抖地在欠条上按下手印…
*大雪封山,病重的女人咳嗽着推开男人试图喂药的手,眼神死寂…
*棺木入土,男人扑在冰冷的土堆上,手指抓出血痕,喉间挤出的不是哭嚎,是绝望到极致的气音…
一枚被当了银元的老银锁照片在炉火里蜷曲…
无边的愧疚、刻骨的无力感、如同溺水般的窒息感……瞬间淹没了陈默!这根本不是记忆,是剥开岁月硬痂后,直接从心脏里挖出的、滚烫的、带着血腥气的痛苦浓缩!
“呜……”李守仁猛地佝偻下去,紧紧攥着那团污渍的信封,泣不成声。他像个孩子,对着陈默抽噎:“谢谢…送它来…压了几十年…痛…终于…轻了点…”
陈默逃也似地离开。身后,小院里传来的,是老人断断续续但如释重负的哭声。而陈默的指尖,那冰冷的滑腻感还在盘绕,木讷的脸第一次露出了剧烈喘息后的惊悸与茫然。他似乎…递出了一块别人心里腐烂的痂。
陈默开始收到更多“无字信”。信无一例外来自那“诡邮站”,收信人遍布榕城:卖花婆对夭折女儿隐忍的思念;沉默的汉子因少年失手误杀伙伴而背负半生的血腥梦魇;酒鬼藏得最深的那次背叛爱人后的悔恨……
每一次触碰签收,陈默都如堕冰窟。信像饥饿的水蛭,贪婪吮吸收信人最深刻的伤痛凝结的“泪水”或“汗珠”,瞬间污染变脏。而陈默被迫同步体验那痛苦的汹涌洪流,像被投入焚化炉又瞬间拉出的铁块。送信之后,那些人如同卸下枷锁,哪怕生活依旧困顿,眼神却多了光亮。陈默却愈发沉默,木讷的外壳下,沉淀着旁人无法察觉的、混合了众多痛苦的灰烬。
他试图将一叠“污信”塞进路边邮筒,邮筒却剧烈痉挛般抖动,将污信尽数吐出。他试图烧毁一封,火焰却被无形的力量强行扑灭,信纸冰凉完好。
“邮差…自有邮路…信自有归处…”那个菌菇甜香中的嘶哑声音偶尔在他送完特别沉重的信后,会在雾气里低语,仿佛无处不在的监工。
一次深夜,追着一封标注“午夜子时”送达的污信(收信人是个即将自杀的破产商人),陈默再次闯入浓雾弥漫的诡邮站区域。这一次,大门虚掩。强忍着心悸,他推开了门。
邮站内部极大,空间感扭曲。没有柜台,没有邮政用品,只有望不到头的、布满孔洞的木质货架。货架上堆叠的不是包裹,而是一个个蠕动的、鼓胀的灰褐色纸袋,无声地颤动着。邮站深处,一个穿着仿佛清末样式、纸扎人一般僵硬袍服的“人”背对着他站着。那“人”毫无生气,细长的手指正小心翼翼地修剪着一盏悬浮在空中的、散发着微弱苍白光芒的纸灯笼。灯笼里没有灯芯,灯壁内部流淌着雾气般的流体。货架深处,更多灰暗的影子在雾霭中沉默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