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鹤林彭耜纂集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御注曰士志於道者也上士闻道眞积力
乆至诚不息中士则有疑心焉疑心生则
用志分其於道也一出一入焉下士则信
不足以守智不足与明也故笑夫道无形
色声味之可得则其去耳目鼻口之所嗜
也远矣庄子曰大声不入于俚耳高言不
止於衆人之心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上士者受性清静恬
澹寂寞虚无无爲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
变闻乎道也超然而入以至于大妙而人
观其迹眞以爲勤行者也实无勤行也斯
所谓天然县解矣中士者受性中庸世之
不用也则思欲就薮泽处闲旷吐故纳新
能经凤骞导引养形寿考保神而已矣及
乎世之用也则思欲语大功立大名礼君
臣正上下杀身爲仁爲治而已矣此之谓
若存若亡也下士者受性浊辱目欲视色
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若不得者
则大忧以惧闻其恬澹寂寞无爲则大笑
而非之若不爲下士之所非笑则不足以
爲清眞上道也
涑水司马光曰非常之道固非常人所知
颍滨苏辙曰道非形不可见非声不可闻
不先知万物之妄廓然无蔽卓然有见未
免於不信也故下士闻道以爲荒唐谬悠
而笑之中士闻道与之存亡出没而疑之
惟了然见之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斯可谓上
士也哉
黄茂材曰上士闻道了然无疑故勤而行
之中士闻道未能尽信故若存若亡下士
瞢然无所知故大笑世之上士无几中士
不可多得所谓下士比比皆是此道所以
难明也欤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类进道若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质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碧虚子陈景元曰夷平也纇丝之不匀者
夫丝之无类乃织者之所取有类则纺者
之所弃也夫上士襟怀坦夷平一与物无
际而能支离其德若丝之有纇不爲世用
也河上公本作类言大道之人坦荡平夷
随类参同不自分别也上德之人无爲无
事心同虚空高下莫测有若深谷无所不
容大白者雪霜之谓也若雪霜之洁白而
无所不到虽瓦甓污溷之处施而无择有
道之士岂异于是故处於浊世纯白独全
而不杂染也孙登曰其德深广则通疏见
远遗略小节如智识不足故良贾深藏若
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陆希声曰衣被天
下而不有其仁斯广德若不足者也此言
阴德密行也夫建立阴德之人不显其功
畏人之知故若偷窃耳吴筠元纲论曰功
欲阴过欲阳功阴则能全过阳则易改此
之谓也渝变也色不明也质眞者纯素也
夫纯素之士动无文章如五色之渝浅光
华不发也开元御注曰方正也隅角也夫
砥砺名节以作廉隅此谓束教之人非曰
大方之士磨而不磷在涅不淄大方也而
能和光同尘行不崖异无隅也故曰大方
无隅贷施与也夫叹美独有此妙道能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善以冲和妙气施与万
物且成实而复於自然也严君平曰道之
爲化也始於无有终於无终存於不存贷
於不贷动而万物成静而天下遂也陆希
声曰夫唯善济贷於万物而不责其报是
以万物受其成而不知其德故下士闻此
道而笑之不信其能若此耳
颍滨苏辙曰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说
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陈者是也道之所遇
无所不见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见於事者
也而道之大全则隐於无名惟其所遇推
其有余以贷不足物之頼之以成者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纇爲不平然而
道至平而趣高下不一至人与世浮沉曲
全其道不特异其迹故若有瑕类也德之
上者其虚若谷似不盈矣世俗爲高洁之
行以显於名有道之者至洁白而混於污
辱之间至德不耀故若不足
叶梦得曰明而若昩夷而若类进而若退
者中智之所疑也上德者若谷不自有其
德也大白者若辱能纳污也广德者若不
足所以能有进也建德者若偷不见其用
力则疑於惰也质眞者若渝不知其有常
则以爲或变也大方者无隅不示人以形
也大器者晚成不使见者速也大音者希
声不使得以闻也大象者无形不使得以
见也道之隐於无名者每如此不可以一
端求是以能推其余以与人而万物莫不
资之以成也
黄茂材曰夫爲道者用心於内不暇顾其
外世人不足以知之故虽明道乃以爲昩
虽进道乃以爲退虽夷道乃以爲类上德
乃以爲谷谷不盈也大白乃以爲辱广德
乃以爲不足建德乃以爲偷质眞乃以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