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鹤林彭耜纂集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御注曰泛然无所系故动静不失往来不
穷左之右之而无不可
碧虚子陈景元曰泛泛兮满乎太空而无
所系着者其惟道之体乎或可于左或可
于右皆逢其原而无所不周者其惟道之
用乎
颍滨苏辙曰泛兮无可无不可故左右上
下周旋无不至也
王雱曰泛然不定一物故用之无所不通
叶梦得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之言
道以阴阳而老氏之独曰万物负阴而抱
阳则爲之阴阳者谁乎故於此特以左右
见之左阳也右阴也大道泛兮其无所倚
故自阴而之阳则可以左自阳而之阴则
可以右
林东曰一说以左右爲佐佑说老氏书有
辅万物之自然是也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居
颍滨苏辙曰世有生物而不辞者必将名
之以爲己有世有避物而不有者必将辞
物而不生生而不辞成而不有者惟道而
已
临川王安石曰万物之资贷以生则亦恃
之而不辞矣功成而不居巍巍乎其有成
功荡荡乎民无能名是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万物虽繁道皆
以无爲之妙而成之不以其多而拒之裁
成万物不以爲能
陈象古曰不言己之能生也不自有其成
功也
叶梦得曰万物由乎其间则恃之以生者
吾固不得辞非我也阴阳也及其功成吾
亦不得名之有矣名且不得而况於实乎
黄茂材曰万物之生非道而何故不可得
而辞生物之功亦爲大矣功成而不居其
功
衣被万物而不爲主故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圣人
终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御注曰道复於至幽则小而与物辨显於
至变则大而与物交与物辨故常无欲与
物交故万物归焉覆露乎万物而不示其
宰制之功故不爲主鼔舞乎群衆而莫窥
其归往之迹故不知主夫道非小大之可
名也云可名者道之及乎物者尔
碧虚子陈景元曰杜光庭曰圣人爱民恤
物巨细申恩若可名於小矣任物遂性归
功於天又可名於大矣法道施化布德及
人鼔以淳和之风被以清静之政忘功不
有不自尊高故其盛业可大圣德可乆以
其不爲大故能成此尊大矣修身之士泛
然无着若云之无心水之任器可左可右
随方随圆不滞於常物来斯应鉴物斯广
不均应用之心利物虽多不矜兼济之德
仁逮蠢动未始爲私衆善归宗不爲之主
是能彰非小非大之德无自尊自伐之称
可以契上眞之大道矣
颍滨苏辙曰大而有爲大之心则小矣
王雱曰有意於主则反与物对唯其主万
物而未尝有意乃所以充塞无外而莫能
离夫道之爲物方其小也未尝不大方其
大也未尝离小但观者各得其迹而已要
而言之非小非大不可言传可以意得自
大则有其大有其大则小矣唯其非大而
强名以大则眞大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不自爲大终爲
万物之宗不自爲先终爲天地之祖
陈象古曰物由道生不自爲主其施甚广
无欲观妙乃道之几可名於小其朴若全
万物归己之恩不自恃其功冲而用之物
莫能测故可名爲大
黄茂材曰道无大小自吾无欲以观之则
谓之小自物不知所主以观之则谓之大
圣人体此以游於世岂不爲大乎然未尝
有自大之心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御注曰象如天之垂象无爲也运之以健
无言也示之以文圣人之御世处无爲之
事行不言之教而民归之如父母故曰执
大象天下往阴阳和静鬼神不扰群生不
伤万物不夭民虽有智无所用之何害之
有安则无危亡之忧平则无险陂之患泰
者通而治也
临川王安石曰大象者道之喻执其大则
爲万物之所归向吾能顺性命之理受之
而不逆故往而不害能安则能平能平则
能泰善安然後至於平平然後至於泰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无象者大象也
母之於子也未有母处而子不往就之也
物来附德犹子归母不害其所利则相蓄
养和平而安泰也
达眞子曰大象者道之象也然道不可执
圣人体之固若其执尔圣人体道则爲天
下之所归故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者归往
之谓也莫足以倾则曰安莫足以险则曰
平莫足以否则曰泰
叶梦得曰大象犹大物也恍惚之间有物
有象其藏深矣不可名以大执而示物然
後其大者见焉天下始得从之而往吾虽
受之而未尝见其有物则杂然共处各安
其性命之情并行而不相悖固未有能害
之者也是以不失其居则安不违其分则
平不逆其情则泰
清源子刘骥曰象者物之始见去道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