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龙编城郊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山间小径上结满了霜花。蒋毅的玄色披风被露水打湿,沉甸甸地垂在身后。二十名星火堂精锐手持特制的琉璃风灯在前引路,灯中燃烧的鲛人油发出幽蓝的光芒,穿透浓雾照亮了隐蔽的山道入口。
"陛下当心脚下。"甘述拨开洞口的藤蔓,露出镶嵌着青铜齿轮的厚重石门,"工坊内湿气重,台阶有些滑。"
石门在机关作用下无声滑开,扑面而来的热浪中夹杂着金属与硫磺的气息。蒋毅眯起眼睛,适应着突如其来的光亮——山腹中空处竟是一个占地十余亩的巨大工坊,数百名工匠正在忙碌,铁锤敲击声、齿轮转动声、熔炉燃烧声交织成奇特的韵律。
工坊中央矗立着一个庞然大物,在火光中泛着青铜特有的青绿色光泽。这尊形似蟾蜍的金属怪物足有三丈高,腹部中空如鼓,背部排列着十二根碗口粗的铜管,整体造型既狰狞又透着诡异的美感。
"这就是'霹雳炮'?"蒋毅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腹中回荡。
甘述快步上前,手指轻抚过炮身上的铭文:"正是。底座采用交州'不烬木'为基,炮身以青铜混合陨铁铸造,经七七四十九日淬火而成。"他指向炮管内部,"每根管内都刻有螺旋纹路,可使投射物旋转飞行,稳定性远超寻常投石机。"
蒋毅注意到炮座底部暗藏着一个精巧的星盘,盘面上密密麻麻刻着二十八宿和节气标记:"这是..."
"星火堂最新研制的'定辰仪'。"甘述转动星盘上的玉衡,炮管随之微微调整角度,"可根据星象变化自动修正弹道,配合'千里镜'使用,误差不超过三步。"
工坊深处的石门突然开启,一队士兵推着满载的火油罐进来。这些黑陶罐表面用朱砂画着诡异的符文,罐口用蜡密封,隐约能听到里面液体晃动的声响。
"交州巫医配制的'龙炎'。"甘述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陶罐,"以南海黑油为基,加入硫磺、硝石和某种深海鱼脂,遇空气即燃,水泼不灭。"
他亲自将陶罐装入炮膛,调整好星盘方位。随着机关启动的咔嗒声,十二根炮管同时后仰,形成一个完美的射击角度。
"请陛下移步观靶台。"
试射场设在另一处山洞,三百步外的山壁上画着洛阳城墙的轮廓。蒋毅刚刚在观靶台就位,就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十二个火球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命中"城墙"。爆炸的冲击波震得山洞簌簌落灰,熊熊烈火中,坚硬的花岗岩竟被烧得噼啪作响,渐渐融化成赤红的岩浆。
蒋毅走近仍在发烫的炮身,手指抚过上面新铸的玄鸟徽记。在徽记下方,他发现了一段熟悉的文字:"《墨子·备城门》?"
"陛下明鉴。"甘述躬身道,"此炮设计正是源自墨家守城术。但星火堂加以改良,将守城器变为攻城械。"他指向炮管内侧的螺旋纹,"这灵感来自南海漩涡,可使火罐旋转飞行,增加射程。"
一名年轻工匠突然跪地呈上一个木匣:"陛下,这是配套的'定风旗'。使用时插在炮旁,可测风向风速。"
蒋毅打开木匣,里面是十二面小巧的铜旗,每面旗上都刻着精细的刻度。更令人称奇的是,旗杆底部嵌着磁石,能自动指向北方。
参观完毕时,天已大亮。蒋毅站在洞口远眺龙编城,忽然问道:"此炮需多少工匠打造?"
"三百二十人,耗时九十八天。"甘述递上一卷竹简,"这是参与工匠的名册,其中有二十七人是墨家子弟,五人是公输班后人。"
蒋毅的目光落在名册末尾的一个名字上:"欧冶子?他不是..."
"正是春秋铸剑师欧冶子的后人。"甘述的声音带着敬意,"如今在星火堂专研冶金之术。霹雳炮所用的合金配方,就是由他改良。"
晨光中,蒋毅的嘴角微微上扬:"来年开春,就让司马昭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他拍了拍冰凉的炮管,"真正的霹雳手段。"
就在帝王銮驾离开不久,工坊角落的阴影里,一个工匠悄悄褪下外袍,露出内衬上绣着的青龙纹样。他快速在一块薄绢上写下几行小字,塞入特制的铜管中...
当夜,一只信鸽从龙编城外的山林中飞起,朝着北方疾驰而去。没有人注意到,信鸽腿上绑着的铜管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青光,与司马昭密室中那具铁浮屠面甲上的红宝石如出一辙。
#### 【疏勒城·胡商驿站】
疏勒城的黄昏总是裹挟着细密的沙尘。张嶷推开胡商驿站厚重的橡木门,扑面而来的是混杂着麝香、肉桂与骆驼气息的热浪。驿站大堂内,十几支牛油蜡烛在青铜烛台上摇曳,将粟特商人布满纹身的面孔映得忽明忽暗。
"查货。"张嶷的指节在柜台上叩出三长两短的暗号。驿站老板——一个独眼龟兹人——立即躬身引路,带着众人穿过挂满波斯挂毯的走廊,来到后院仓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