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雨丝绵密如针,将汉中城笼罩在一片朦胧水雾之中。姜维的中军大帐内,七盏青铜连枝灯静静燃烧,灯油中掺了交州进贡的龙脑香,散发出清冽的气息。帐外雨打旌旗的声响与更漏滴水声交织,更显帐内寂静。
姜维独坐案前,一方青铜匣在灯下泛着幽光。这匣子是从汉中府库最深处的地窖中起出,与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一同被封存了十余年。匣面上的饕餮纹已经氧化发黑,两只镶嵌绿松石的眼睛却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芒,仿佛随时会活过来。
"机关锁..."姜维修长的手指抚过匣面复杂的机关,十二个可旋转的玉环上刻着精细的天干地支符号。他记得年轻时在丞相帐中见过类似的机关,当时丞相说...
记忆中的声音忽然清晰起来:"伯约,这十二连环锁,需以天时地利人和三才相配方能开启。"
姜维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将玉环依次转到"甲子、丙寅、戊辰"的位置。随着最后一个玉环归位,匣内传来"咔嗒"一声轻响,机关锁应声而开。
匣中静静躺着一卷泛黄的竹简,简上的墨迹虽已褪色,却依然力透竹背。姜维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简,熟悉的笔迹让他呼吸为之一窒——"北伐三策,唯明君可启"。
"果然是丞相笔迹..."姜维轻声呢喃,声音在空荡的军帐中显得格外清晰。他的指尖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站在丞相案前听教的年轻岁月。
竹简上的内容详实得惊人:
"其一,子午谷密道可屯粮三万石,谷口有石门机关,需以星象定位..."
"其二,陈仓道西侧有暗河,可引水灌敌,然需先断其退路..."
"其三,长安城下有..."
姜维读到第三策时,忽然发现竹简背面有细微的凸起。他将竹简对着灯光细看,竟是无数用针刺出的微孔组成的图案——这是一幅汉中至长安的地下暗河分布图!
更令人惊异的是竹简末端系着的一枚青铜钥匙。钥匙不过三寸长短,柄部却雕刻着精细的星图,每一颗星辰都用细如发丝的金线勾勒。姜维将钥匙举到灯前,帐壁上顿时投射出一幅立体的地形图,五条用朱砂标记的隐秘小道清晰可见。
"这是..."姜维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些小道的位置与丞相第五次北伐时的行军路线完全吻合,但图上还标注了更多细节:某处山崖可设伏兵,某段河谷宜筑水坝,甚至详细记载了每条小道在不同季节的通行状况。
帐外雨声渐急,一阵冷风掀动帐帘,带进几丝冰凉的雨水。姜维却浑然不觉,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幅神奇的地图中。当他转动钥匙时,星图随之变化,地形图上的标记也跟着移动,显示出不同季节的最佳行军路线。
正当姜维全神贯注研究地图时,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脚步沉重而杂乱,显然来者心情急切。亲卫在帐外低声禀报:"将军,魏延将军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姜维眉头微皱,迅速将竹简和钥匙收回青铜匣中。匣子刚合上,帐帘就被猛地掀开,带进一阵冷风和雨水。魏延大踏步走进来,铁甲上雨水淋漓,在毡毯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
"伯约!"魏延摘下兜鍪,乱发被雨水打湿贴在额前,"我在褒斜道截获了这个!"他从怀中掏出一块沾血的青铜令牌,重重拍在案几上。
令牌上"铁浮屠"三个篆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姜维拿起令牌,发现背面有一处奇特的凹槽。他心头一动,取出青铜钥匙一试,竟然严丝合缝!
"这是..."姜维的声音有些发紧。
魏延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司马昭的铁浮屠已经出动,最迟三日就会抵达陈仓。而且..."他压低声音,"这次来的铁浮屠,有些不对劲。"
帐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两人凝重的面容。雷声轰鸣中,姜维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青铜匣上的饕餮纹,那对绿松石眼睛在闪电映照下,仿佛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
#### 【南阳将军府·秋夜药香】
九月的南阳城笼罩在连绵秋雨中,将军府后院的青砖地面积着浅浅的水洼,倒映出廊下摇曳的灯笼。煎药的陶罐在红泥小火炉上咕嘟作响,罐中翻滚的药汁泛着褐绿色的泡沫,散发出苦涩中带着腥甜的气息——这是太医署用交州进贡的血藤和荆州山中的百年黄精熬制的续命汤。
黄忠躺在湘妃竹榻上,雪白的须发铺散在锦枕上,衬得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愈发苍白如纸。榻边的鎏金鹤形灯盏照亮了他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每一道都仿佛刻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窗外雨打芭蕉的声响时急时缓,与老人微弱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蒋毅坐在榻边的胡床上,手中捧着的药碗升起袅袅热气,模糊了他年轻刚毅的面容。碗中是刚滤好的药汁,黑如浓墨,表面浮着一层诡异的金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