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

第164章 龙编定策入蜀汉(1 / 1)

蒋毅展开那封辗转多人才送达的密信时,御书房内的冰鉴正散发着丝丝凉气。信纸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那份绝望与决绝却透过纸背直刺心底。窗外蝉鸣刺耳,与室内冰鉴滴水声交织,竟显出几分诡异的宁静。

"陛下,蜀汉姜维愿举国归附?"戏志才微微前倾身体,手中的羽扇停在半空,细长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此事当真?"

蒋毅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密信递给这位心腹谋士,自己则转向窗前。龙编城的夏日总是炎热非常,御花园里的芭蕉叶都卷了边,但此刻他却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作为大夏皇帝,他太清楚这个机会意味着什么——不仅是一举解决西南边患,更是向天下宣示大夏正统的绝佳时机。

戏志才接过密信时,手指不经意地颤了一下。这位以智谋着称的谋士很少失态,但此刻他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暴露了内心的震动。信纸上的血字已经发褐,却依然能闻到淡淡的铁锈味。

"庞统和张任的联名信也到了。"蒋毅从案头拿起另一封信函,蜡封上的印记显示这封信经历了至少三次快马接力,"他们担保姜维诚意,说蜀地已经'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戏志才快速浏览着信件,眉头越皱越紧,最后几乎拧成一个结:"黄皓、谯周之流竟能祸国至此..."他忽然抬头,眼中精光暴射,"陛下,此事需速决。曹魏司马昭不会坐视蜀地落入我手。"

蒋毅转身走向巨大的牛皮地图,手指划过长江流域。地图上蜀地的位置已经有些发黄,那是他常年凝视留下的痕迹。他注意到戏志才正在仔细阅读信件后面附着的永昌军报:

1. **前锋军**:张任亲率八千精锐,携十万担粮,驰援越儁郡;

2. **工兵营**:甘述即刻铺设永昌至越儁水泥驰道(注:用大夏速凝灰浆,三日可成);

3. **留守军**:马忠领弩兵三千守城,高德率陷阵营控扼葱岭隘口,防龟兹异动;

4. **医疗队**:随队军医二十人携"饿瘟"验方(含交州薏仁、荆州黄精)。

> **"蜀地民心已散,姜维请降,此天赐良机。然迟则生变,请陛下速决:**

> **1. 令赵云、高顺出永安,分取剑阁、阴平;**

> **2. 荆州黄忠督粮三十万石,沿江急运白帝城;**

> **3. 南郡烽燧戒严,庞博守襄阳,赵统防江陵。"**

蒋毅的手指在舆图上轻轻划过,停在益州与南中的交界处:"志才以为该如何应对?"

戏志才的羽扇再次摇动起来,这是他将要献计的先兆。他起身走到地图前,瘦削的身影在地图上投下一道细长的阴影。

"陛下,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戏志才的声音低沉而急促,"然接手蜀地,需防三点——"

他手中的羽扇尖在地图上快速点出三个位置,如同将军布阵:

1. **曹魏趁火打劫**:"司马昭非庸主,必遣钟会、邓艾趁乱取利。"羽扇在汉中一带划了个圈,"臣请令张辽严守南郡,庞博、赵统沿汉水布防,虚张疑兵。可令各营白日减灶增兵,夜间举火为号,使魏军不知虚实。"

2. **蜀地饥疫蔓延**:"饥民易子而食,必生大疫。"扇尖点在成都位置,"太医署当携'救急丹'先行,防饿瘟扩散。此丹以交州薏仁祛湿,荆州黄精补气,可解饥民虚不受补之症。" 令荆州黄忠督粮三十万石,沿江急运白帝城;**

3. **成都权贵反扑**:"黄皓谯周之流,城破时必挟刘禅南逃。"扇尖沿长江划下,"可令甘宁率水师封锁岷江,断其退路。其楼船当备火油箭,但见官船,立焚不赦!"

蒋毅听完,眼中精光闪烁。他转身走向御案,朱笔在军报上重重一划:"准!"笔锋转折间,又添一行朱批:"另加一条——入蜀将士,敢取民一钱者,斩!"

戏志才看到这行朱批,嘴角微微上扬。这正是他敬重这位主君的原因——在天下大争中仍不忘民本。他想起二十年前初见蒋毅时,那个在交州赈灾的年轻官员,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要省下粮食分给灾民。

"陛下仁德。"戏志才躬身道。

#### **三路并进**

随着蒋毅一道道军令传出,大夏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急速运转:

1. **北路(赵云)**:率轻骑八千,沿米仓道直扑剑阁,与魏延合兵。

2. **东路(高顺)**:领陷阵营走阴平小道,断邓艾追兵。

3. **南路(甘宁)**:水师封锁长江,阻东吴残部(若有)西窜。

当夜,蒋毅独坐御书房。冰鉴已经融化大半,水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展开姜维的血书再次细读,眼前仿佛浮现出剑阁城下的惨状——饿殍遍野,母亲交换子女为食,将士们啃食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