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诡案手札

第263章 明明是我先看中的人才(1 / 1)

秋宁坊就在隔壁,面铺又没客人,小伍贪利接下此活,他只记得,那食盒内似有活物。

他在秋宁坊街头站了没一会儿,那人就来接走了食盒。

虽说见了两次,但那人一直低着头,他未看清对方模样。

皇城司的探子很快查实,伙计小伍身家清白,没有任何违法作乱的前科。

但他是唯一正面接触过飞贼的人,不管怎么发誓求饶,都必须带回皇城司审讯。

用刑后,在疼痛的刺激下,小伍想到了一处细节,那人将十文钱递给他时,他看到对方手背有一个星状的疤痕,其余再也想不出来了。

根据其供述,林知夏把那个疤痕画了出来。

拿着口供和那十枚铜钱,二人回到问讯堂。

这里是江成在皇城司处理公事的地方。

江成让冽风守在外头,他将门窗都关好,转头,见林知夏正将那十枚铜钱一一摆在桌上,凑近一一嗅闻。

“什么时候恢复的?”眼下已无外人,江成直接问道。

林知夏抬头,瞥了对方一眼,似在为自己过早暴露而懊恼,但还是如实回道:

“昨晚,那人闯进我房间时,突然就恢复了。”

江成闻言心中一紧:“他为什么会盯上你?”

林知夏耸耸肩:“他说我‘有意思’,还故意试探我的听觉,看起来对我的情况知之甚多。”

“所以你就故意露出破绽!”江成想通了刚刚的所有关节。

林知夏没有否认:“这些飞贼嚣张的在宫里来去自如,却又分文不盗,只偷人,其动机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总觉得他们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但对方气焰嚣张,却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若他们把我当成了猎物,那势必会潜伏在我周围。

你再看看这个。”

林知夏将其中一枚铜板递过去。

铜钱上粘着枣干的甜渍,触手微黏。

“干红枣正是训猴师奖励猕猴的食物,看来,那箱笼里真的是只猕猴。”

林知夏站起身:“对方很可能训练猕猴来协助偷盗,之前没有发现这一点,宫里几处失踪人员的住处,须得重新排查一下。

这个交给你,顺便把案子的情况跟陛下交待一下,我就不去了,免得又落一个假装失聪有意欺君的罪名。”

说着林知夏就要往外走,江成拉住她。

想着外面潜藏的飞贼,他眉心微蹙,有些不放心:“那你去哪?”

“我回开封府找宋大,还记得他说的那个李府,那伙盗贼也很是嚣张呢!”

林知夏说着,拍了拍江成的肩膀。

“放心,有冽风在。”

江成微微挑眉,瞥了一眼冽风躲藏的位置,示意对方保护好林知夏,然后拿着画像和口供进宫了。

林知夏前往开封府。

刚到府门口,就见宋大正押着一窝窃贼进府衙。

她上前一看,那竟是一家四口,身形瘦削,衣角和袖口都已经穿得包浆了,明显是流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身着紫色的貂皮大袄的勋贵子弟。

那人正恨声骂道:“这土鳖竟熔了圣上赐予给我祖母的金簪!就为换二两银子,我真是......”

那人作势就要去踹那不识货的一家窃贼。

“那可是宫里文思院出的东西!现在却变成了毫无价值的金块。”

宋捕头只得后退一步拦在两人中间。

那窃贼已饿到极限,双眼布满红丝,嘶吼道:“我管它从哪里来的,若是能用它换到一袋大米,我都不会被你们逮着!”

眼见双方要动手,衙役直接朝着那窃贼就是几棍子下去。

林知夏眉头微皱往前一站,那勋贵子弟识得皇城司这身皮,立即闭嘴不敢闹了。

林知夏深知流民安置的复杂性,人数太多,无法记名,粥粮分配不均在所难免。

瞧那妻子瘦的不成人样,怕是仅凭男子一人,难以抢到一家四口的吃食。

即使下发身份牌,也会遭暴力哄抢,弱肉强食,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林知夏让宋大好生处理,她回到签押房。

流民吃食不解决,这类盗抢就无法杜绝。

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她用每月俸禄开设善堂,在初期也曾遇到过难缠的老人。

明明家境优渥,偏要争那一口免费吃食。

想到此,她思虑一番,提笔写下自己的建议。

设置老弱妇孺专属粥棚,青壮力另外统计安排。

林知夏还记得,她刚到汴京时,外城内涝的情形,水深及腰。

这种时候,可以组织流民中的青壮年进行清淤重筑,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和酬金,减少对粥棚的依赖。

如今巡军和皇城司的人,主要任务都放在缉拿盗贼身上。

若要行此计,必须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林知夏灵机一动,汴京城内私塾学堂不知凡几,这些读书人未来都是要为朝廷效力的。

不若令汴京众多私塾书院自行举荐学子,分管各不同粥棚。

学子们代表着私塾的声誉,相信那些先生自会慎重挑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