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第223章 坚壁清野带来的裂痕(1 / 1)

坚壁清野四个字,化作一道道具体的军令,撒向沿海星罗棋布的渔村、小镇。

望潮湾的清晨,不再有渔船出海,只有压抑的哭泣和沉重的叹息。

海风依旧带着咸腥,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离愁。

陈伯佝偻着背,粗糙的大手一遍遍抚摸着那艘陪伴了他大半辈子、如今却只能搁浅在沙滩上的旧渔船。

“阿爷,我们真的要走了吗?小鱼儿想家,想我们的船……”孩子稚嫩的声音带着哭腔,紧紧抓着爷爷的衣角。

陈伯浑浊的老眼望着无垠的大海,那里曾是他们的粮仓,用力眨了眨眼,把涌上来的酸涩压下去,蹲下身,用布满老茧的手擦去孙子脸上的泪珠:“乖孙儿,倭寇坏,海匪凶,跟着军爷走,去城里安全,等军爷们把那些坏蛋都打跑了,阿爷就带你回来,咱们再出海,打最大的鱼!”

儿媳阿秀默默地收拾着简陋的家当,几件打满补丁的衣物,一小罐舍不得吃的咸鱼干,还有丈夫留下的唯一遗物——一枚磨得发亮的贝壳。

阿秀的动作很慢,眼神空洞地望着破败的茅屋,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浸透着生活的艰辛与幸福。

队正张诚带着十几名士兵走进村子,看着村民们拖家带口,背着仅有的家当,心像被揪住一样。

张诚走到陈伯面前,深深吸了口气,劝慰着:

“陈老伯,乡亲们,我等奉镇国公之命,护送大家迁往府城安置。朝廷知道大家故土难离,这海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大伙儿的命根子,可眼下倭寇海盗肆虐,他们烧杀抢掠,毫无人性,留在这里,就是等死啊!”

“官府在城里为大家准备了临时住所,虽然简陋,但能遮风挡雨,有城墙保护,有军队守卫,粮食也会统一调配,不会让大家饿着,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保住大家的性命,是为了让那些畜生来了也抢不到一粒米,抓不到一个人!”

“镇国公已经发下严令,水师正在日夜赶造大船,用不了多久,咱们的大军就会扬帆出海,把那些倭寇海盗,连根拔起,把他们赶尽杀绝!到时候,这海还是咱们的海,这湾还是咱们的望潮湾,大家一定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重建家园,我张诚,以项上人头担保!”

士兵们也纷纷上前,主动帮百姓背起沉重的行李,抱起哭闹的孩子。

一个年轻的小兵走到阿秀身边,笨拙地帮她提起装着咸鱼干的罐子,低声道:“嫂子,别太难过了,城里人多,互相有个照应,等打跑了倭寇,日子会好起来的。”

陈伯看着张诚,又看了看身边默默帮忙的士兵,颤巍巍地拉起小鱼儿的手,最后看了一眼那艘渔船。

“走吧……军爷们说得对,留得青山在……”

整个望潮湾,乃至整个沿海,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情景。

百姓们一步三回头,泪眼婆娑地告别祖居的土地和赖以生存的渔船。

特赦招安的消息,如同海风般吹遍了黑沙岛、双屿岛、龟蛇岛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海盗藏匿点。

迷途知返,脱离倭寇,斩杀倭寇或提供重要情报者,不但前罪一笔勾销,还能论功行赏,甚至有机会编入官军,成为堂堂正正的朝廷官兵。

龟蛇岛上,一个绰号“泥鳅”的小头目李三,正借着昏暗的油灯光,摩挲着一枚粗糙的银簪子。

这是离家时,妻子偷偷塞给他的信物,岸上坚壁清野的消息也传到了岛上,想起上次跟随倭寇去袭扰一个小渔村,那些被屠戮的老弱妇孺,胃里就一阵翻腾。

招安的消息让李三心动了,悄悄找到同乡王五,低声道:“老王,听说了吗?朝廷这回是真给活路啊!再跟着倭寇干,不是被楚军打死,就是哪天被自己人黑吃黑……”

双屿岛上,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海盗赵四,正烦躁地灌着劣酒,他本是沿海渔民,因得罪了恶霸家破人亡才被迫落草。

招安令让赵四想起了老家的祖坟和老母亲,虽然不知生死,但总归是个念想,倭寇的趾高气扬和动辄打骂,早就受够了。

“都他娘的给老子听好了!”

张霸在自己的大寨里,对着手下大小头目咆哮“谁要是敢动歪心思,想学那没骨头的软蛋去投降官府,老子就把他剁碎了喂鲨鱼,再查出谁私下里传那些狗屁招安消息,同罪论处!都给我盯紧点手下的人,特别是那些有家眷在岸上的软蛋!”

倭寇大营里,伊藤宁次自然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方南这一手,直戳他的软肋,海盗是他入侵沿海的耳目、爪牙和重要补充力量,一旦海盗人心浮动甚至大规模倒戈,情报网和补给线将遭受重创!

“八嘎!狡猾的楚人!”伊藤狠狠地将手中的情报摔在案上,“命令!所有依附我们的海盗据点,增派人手,严密监视那些海盗头目和可疑分子,任何异动,格杀勿论!同时,封锁消息,谁敢私下议论招安,动摇军心,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