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短一
临川吴澄述
老子李氏名耳字聃史记列传曰字伯阳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周守藏室之史也
修道德以自隐无名爲务居周乆之见周
之衰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
爲我着书於是乃着上下篇五千余言而
去莫知其终庄子曰以本爲精以末爲粗
以有积爲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
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爲表以
[000-001b]
空虚不毁万物爲实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以深爲根以约爲纪常宽容於物不削於
人古之博大眞人哉○苦音/怙藏去/声强爲上/其
两切下/云僞切
临川吴澄述
道经上上篇之首句曰道可道故以道字/名篇尊之而曰经他本或作道德
经上则是以道德经爲一/书之总名而分上下篇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常常乆不变也
名谓德也可名可指定也道本无名字之
曰道而已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
非此常而不变之道也德虽有名强爲之
名而已若谓如名物之可指定而名则非
此常而不变之德也○可道去声而/道同强其/两
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者道也天地亦由此道而生故谓之
始有名者德也万物皆由此德而生故谓
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即常道常名之常常无欲谓圣人之性
寂然而静者此道之全体所在也而於此
可以观德之妙其指德言妙以道言妙者
犹言至极之善常有欲谓圣人之情感物
而动者此德之大用所行也而於此可以
观道之徼其指道言徼以德言徼者犹言
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是也○徼古吊切
此两者同
此两者谓道与德同者道即德德即道也
岀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德自道中出而
异其名故不谓之道而谓之德虽异其名
然德与道同谓之玄则不异也
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衆妙谓德门谓由此而出德与道虽同谓
之玄道则玄之又玄者故道廼德之所由
以出也其妙之妙道也妙之合而爲一本
者衆妙之妙德也妙之分而爲万殊者
右第一章此首章总言道德二字之/?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
名由气化有道之名老子则以太虚/爲天地之所由以爲天地者而谓之
道以气化爲万物之所得以爲万物/者而谓之德道指形而上之理不杂
乎气者而言庄子所谓常无有也德/指形而下之气中有此理者而言庄
子所谓太一也故其道其德以虚/无自然爲体以柔弱不盈爲用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已
美谓美於他物以质而言也善谓善於其
事以能而言也美恶善不善之名相因而
有以有恶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皆知
此之爲美则彼爲恶矣皆知此之爲善则
彼爲不善矣欲二者皆泯於无必不知美
者之爲美善者之爲善则亦无恶无不善
也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物之有无事之难易形之长短势之高下
音之辟翕声之清浊位之前後两相对待
一有则俱有一无则俱无美恶善不善之
相因亦犹是也相形谓二形相比并相倾
谓一俯临一仰视相和谓一倡一和随犹
随风巽之随相连属也五者皆言其偶独
音声不言者盖止曰辟翕清浊则人不知
其爲言音声也言音声则其有辟翕清浊
之相偶自可知故但指言其实而不言其
偶也○易以豉/切和胡卧/切属之欲/切
是以圣人处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事而爲则有不爲者矣惟无爲则无不爲
也教而言则有不言者矣惟无言则无不
言也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
天地亦然作谓物将生春时也辞谓言辞
生谓物既生夏时也有谓有言不辞不有
此天地不言之教也夫子谓天何言哉百
物生焉是也
爲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爲谓物将成秋时也恃谓恃其能而有爲
功成谓物既成冬时也居谓处其功而自
伐不恃不居此天地无爲之事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去常存也天地不居成物之功故其功
长久而不去○夫音/扶
右第二章圣人以不事而事故其事/无所爲以不教而教故其
教无所言无爲不言则虽有美有善/而人不知是以其美其善独尊独贵
而无可与对若有爲之事有言之教/则人皆知其爲美爲恶而美与恶对
善与不善对非独尊独贵不可名之/美善矣老子一书之中凡诸章所言
皆不出乎/此章之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爲
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谓尊崇之贵谓寳重之见犹示也人之
贤者其名可尚上之人苟尚之则民皆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