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杂说卷下长七
宋鹤林彭耜纂集
唐高宗乾封元年二月己未次亳州幸老君
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天寳二年正月景辰追号玄元皇帝爲
大圣祖圣祖父周上御史大夫敬曰先天
太上皇母益寿氏号先天太后又天寳十
四载十月甲午颁御注老子并义疏於天
下又天寳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经世不
称之见新唐书/艺文志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庚午
诏加老君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次年春正月壬寅上发东京丙午至眞源
县戊申命宰臣王旦奉上册寳己酉朝谒
太清宫见九庙/通略景德二年二月国子监直
讲孙奭言诸子之书老庄称首其道清虚
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逍遥无爲养生济物
皆圣人南面之术也故先儒论撰以次诸
经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三十卷内老子
释文三卷今诸经及老子释文共二十七
卷并已雕印颁行惟阙庄子释文三卷欲
请依道德经例差官校定雕印诏可见国/朝会
要天禧三年天书降乾佑山中知兖州孙
奭上?曰朱能小人妄言符瑞昔唐明皇
得灵寳上清护国经寳券皆王铗田同秀
等所爲夫老君圣人降语固宜不妄而唐
自安史乱离两都荡覆岂天下太平乎明
皇仅得归阙复爲辅国劫迁卒以馁死岂
圣寿无疆长生乆视乎明皇旣惑左道即
紊政经民心用离变起仓卒愿陛下鉴明
皇之召祸庶几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也见/九
朝通/略
方腊乱浙右声揺京师中书舍人程振谓太
宰王黼言宜乗此时言天下弊事庶几少
革以顺人心黼不悦时振兼太子舍人至
东宫太子问焉振曰周公作鸱鴞之诗孔
子以爲知道其言不过迨天之未阴雨绸
缪牖户而已老子亦曰爲之於未有治之
於未乱盖老氏与孔子合者如此今不固
根本於无事之时而徒争目前之功非二
圣人意也见九朝通略并东都事略本传
李忠定公纲政和六年时爲比部员外郞因
奏对乞解易劄子略曰共惟陛下天纵睿
智辅之以缉熙光明之学体元用妙该极
象数万机之暇训释老庄之书以开悟天
下之学者辞旨高妙足以发难言之意而
道德性命之理灿如也夫易无思也无爲
也菽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实与老
庄之书相爲终始臣愚伏望断自宸衷爲
之训释以通神明之德以发乾坤之藴又
题李伯时画老子出关图诗云请说常无
衆妙门当时关尹意何勤青牛西去连沙
漠紫气东来见瑞氛妙用不离三十辐至
言都在五千文世人不解宗慈俭只欲长
生蹑白云并见梁/谿集
伊川先生程颐曰道家之说更没可辟唯释
氏之说衍蔓迷溺至深又曰庄生形容道
体之语尽有好处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
佳并见程/氏遗书
胡文定公安国曰老氏五千言如我无事我
好静我有三寳之说亦皆至论也见语/録
谿堂谢逸寿亭记曰孔子所谓仁者寿老子
所谓死而不亡者寿释氏所谓无量寿三
圣人者其言虽异其意则同盖仁者尽性
尽性则死而不亡死而不亡则其寿岂有
量哉彼徒见髪毛爪齿归於地涕唾津液
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而以爲其人
眞死矣然不知湛然常存未尝死也见谿/堂集
道乡邹忠公浩曰玄牝之门取诸吾身则鼻
也鼻者息之所由以出入绵绵若存用之
不勤则其息深矣孙叔敖鼻间栩栩然是
已庄子曰眞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畦其嗜慾深者其天机
浅素问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
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
不有四者之有而贵常守知此然後知谷
神之所以不死又曰虚其心则腹自实弱
其志则骨自强并见道/乡集
康节先生邵雍曰皇帝王怕者易之体也意
言象数者易之用也三皇同意而异化五
帝同言而异教三王同象而异观五伯同
数而异率同意而异化者必以道以道化
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
无爲无有之谓也无爲者非不爲也不固
爲者也故能广无有者非不有也不固有
者也故能大广大悉备而不固爲固有者
其惟三皇乎是故知能以道化天下者天
下亦以道归焉所以有言曰我无爲而民
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斯之谓欤见本集/观物篇
邵伯温曰康节先公以老子爲知易之体以
孟子爲知易之用论文中子谓佛爲西方
之圣人不以爲过见邵氏/闻见録
东坡书上清宫碑云道家者流本於黄帝老
子其道以清静无爲爲宗以虚明应物爲
用以慈俭不争爲行合於周易何思何虑
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谢显道亲
见程伊川诵此数语以爲古今论仁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