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襄寇才质集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此章南华经/言古者圣人
毁志之勃贵富显严名利此六者勃/志也不动胸中则正正则虚静无爲
而无不爲也是以古之圣人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有胜人之力自胜之
强有知足之富强行之志有斯六德/也生有德业不失其所之乆死有而
名不亡永传之寿故名/六德乆寿也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
通玄经曰知贤之谓智智莫大於知人知
人则无乱政
自知者明
通玄经曰爱贤之谓仁敬贤之谓礼
胜人者有力
通玄经下德篇曰胜人者有力能用人力
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
也
自胜者强
通玄经曰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人力者
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
人者也
知足者富
通玄经曰足用之本在於省俭不须财而
富
强行者有志
通玄经曰古者不以贱爲危不丑穷无人
非
不失其所者乆
通玄经曰故知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
以爲知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
死而不亡者寿
通玄经曰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名声传
於後世何往而不寿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此章南华经/言莫神於天
莫富於地莫大於帝王故帝王之德/配天地之富贵此古圣人乗天地之
富贵驰养万物而用人羣爱养之道/也经不爲大万物归之故能成其天
下之大遵/道养民也
大道泛兮
南华经曰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泛爱
万物天地一体也
其可左右
通玄经曰大道无所不可可在其理见可
不趍见不可不去可与不可相爲左右相
爲表里
万物恃之
南华经曰夫道??万物而不爲戾泽及万
世而不爲仁
以生而不辞
通玄经曰夫道者万物恃之以生莫知其
德
功成不名有
通玄经曰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莫知其
德
爱养万物而不爲主
通玄经曰大常之道收藏畜积而不加富
布施禀受而不益贫爱养万物而不爲主
常无欲可名於小
南华经曰刻雕万物衆形而道不爲巧作
不爲而自成
万物归之不爲主可名於大
通玄经曰大常之道化成而不宰洞灵经
曰道者不爲谋府不爲事官其功至妙不
爲功主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是以圣人以道泛爱爱下故能
成其大
终不爲大
通玄经曰古之善爲君者法於江海江海
爱下终不爲大百川归之故能成其大
故能成其大
南华经曰夫道惠施以此爲大观於天下
执大象章第三十五此章南华经言/上古神农之世
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
有相害争竞之心此大道之世至/德之隆也执道安泰天下太平也
执大象
通玄经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圣人之道
也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於中央无爲爲
之而合乎道无爲言之而通乎德
天下往往而不害
通玄经曰古者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天下
和平治之本也
安平泰
南华经曰古者智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
谓太平治之本也
乐与饵
南华经曰甘其食乐其俗
过客止
南华经曰安其居通玄经曰古圣人之牧
民也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无由相过
道之出口
通玄经曰夫道不可以辩言言而非道也
古道不言而治
淡乎其无味
通玄经曰夫道者淡然无欲漠然无爲淡
兮无味不虑而得
视之不足见
通玄经曰夫道不可以明见见而非也任
目而明视者劳心而不明待目而照见其
於爲治难矣视知其明谓之失道古者不
视而见
听之不足闻
通玄经曰夫道不可以聪闻闻而非也以
耳听治苦心而无功待耳而聪听其於爲
治难矣听知所闻谓之失道古者不听而
聪
用之不可旣
通玄经文子问曰王者得其百姓欢心爲
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即是也淡乎无味
用之不旣先小而後大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此章南华眞/经胠箧篇言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贼不得/圣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
善人多则圣知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
而大盗起故掊击缄縢扃鐍之圣智/纵舍斗斛权衡之盗贼而天下始治
矣故曰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斗斛权衡之器生盗窃也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南华经曰後世虽重圣智而治天下则是
重利盗窃也爲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
斛而窃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南华经曰後世圣人生智而大盗起爲之
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南华经曰古者圣人而智已死则大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