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6章 徽钦二帝北狩 宗泽三呼过河(1 / 1)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徽钦二帝及被俘的妃子宫女和王公大臣被金兵用绳子串成糖葫芦,押出宣德门时,徽宗回头望了眼巍峨的宫殿,冠冕上的珍珠掉在泥水里,被马蹄踩得粉碎。金兵小头目完颜宗望(斡离不)骑着高头大马,用马鞭指着他们笑:"两位陛下,这就开始'北狩'啦!"

"北狩"是中原王朝对皇帝被俘的委婉说法,意思是"到北方打猎",但实际是"北囚"。这支奇特的队伍有三千多人:徽宗、钦宗及其后妃、皇子、公主,还有大臣、工匠、乐师,像一串被串起来的蚂蚱。金兵怕他们跑路,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拴着绳子,走慢了就是一鞭子。

徽宗的郑皇后最惨,金枝玉叶出身,现在穿着破烂的粗布衣服,脚磨出了血泡,还要自己背行李。有次她实在走不动,被金兵一脚踹倒在泥坑里,徽宗想扶她,被金兵用长矛戳破了袖子:"老东西,不想活了?"钦宗的朱皇后年轻貌美,金兵时常对她吹口哨,有个金兵喝醉了想动手动脚,朱皇后咬着牙说:"我是堂堂大宋皇后,岂容你等玷污!"那金兵嘿嘿一笑:"现在你是我们的俘虏,装什么贞洁烈女?"

北行的路上,徽钦二帝体验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以前吃饭,徽宗要摆一百道菜,现在每天只有两顿麦麸粥,里面还掺着沙子。

更难受的是晚上住宿。以前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宫殿,现在只能睡在破庙里,甚至露天过夜。北方的春天依然寒冷,徽宗把郑皇后冻得发紫的手揣在怀里,叹气说:"当年在艮岳,我们赏着梅花喝暖酒,谁能想到有今天?"郑皇后眼泪掉在徽宗的破衣服上:"陛下,要是当初听李纲的话,何至如此?"

走到真定(今河北正定)时,金兵举行"献俘仪式"。徽宗、钦宗被强迫换上女真服装,跪在金太祖庙里行"牵羊礼"——赤裸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牵着走。朱皇后受不了这奇耻大辱,当晚就悬梁自尽了。钦宗抱着她的尸体痛哭,金兵却在旁边拍手大笑:"哭什么?死了干净!"

经过九个月的跋涉,队伍终于到达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所谓"城",其实是几个土围子。徽宗和钦宗被关在一个低矮的土屋里,四面透风,地上铺着干草。金兵给他们的"豪华套餐"是:每天三碗稗子饭,一盆洗澡水——其实是用来喝和做饭的。徽宗看着发黑的水,想起汴京金明池的碧波,忍不住干呕起来。

在五国城的屈辱岁月里,徽宗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写诗作画。他用树枝在地上写瘦金体,笔画依然挺拔,却透着一股凄凉。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影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写着写着,眼泪就把字迹冲花了。

有次,徽宗听说赵构在江南称帝(高宗),激动得睡不着觉,以为很快就能回去了。他给赵构写了封信,用瘦金体写在一块破布上,让一个老太监偷偷带出:"儿啊,爹在北边挺好的,就是想家。你要是能北伐,爹就是死也瞑目了。"可惜这封信根本没送到赵构手里,就被金兵截获了。完颜宗翰(粘罕)看了冷笑道:"还想回去?做梦!"

徽宗还尝试过"艺术救国"。他听说金太宗喜欢字画,就画了一幅《池塘秋晚图》让人送去,希望能换点好待遇。金太宗看了画,点点头说:"画得不错,赏他十匹粗布。"徽宗收到粗布,苦笑着对钦宗说:"没想到我的画,只值十匹布。"

钦宗比徽宗更能"苟"。有次金太宗召见他们,让他们穿着女真服装跳舞,徽宗气得浑身发抖,钦宗却拉着他的袖子低声说:"爹,忍忍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着就扭扭捏捏地跳了起来,金兵们笑得前仰后合。

更奇葩的是"马球求生"。金国举行马球比赛,让钦宗参加。钦宗从来没打过马球,金兵就给他一匹瘸腿马,还在旁边故意用球杆撞他。钦宗摔了好几次,膝盖磕得鲜血淋漓,金兵却喊:"看啊,大宋皇帝成了'足球小将'!"有人劝钦宗别打了,钦宗喘着气说:"我要是不打,他们会杀了我的。"

最屈辱的是"韦后浣衣院"事件。韦后是高宗赵构的母亲,被金兵掳到"浣衣院"——名义上是洗衣房,实则军妓院。有个金兵头目看上了韦后,强迫她陪酒,韦后不肯,被打得遍体鳞伤。消息传到五国城,钦宗吓得赶紧给金太宗写信:"我婶子不懂事,您多担待,我替她给您赔罪了。"

当徽钦二帝在北方吃稗子饭时,东京(汴京)城里有个老头正在厉兵秣马。他就是东京留守宗泽,当时已经六十九岁,须发皆白,却腰板挺直,说话像打雷:"金兵掳走二帝,是我大宋的奇耻大辱,咱们要是不把他们救回来,还有什么脸见祖宗?"

宗泽是婺(wù)州义乌人,元佑六年(1091年)进士,当过地方官,以刚正不阿闻名。靖康之变后,他主动请缨守东京,高宗赵构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他一到任就干了三件事:修城防、招义军、练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