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我重新来过,万界全麻了!

第218章 夜露沾衣,孤灯引途(1 / 1)

第二百一十八章:夜露沾衣,孤灯引途

一、月浸荒阶,露凝残梦

暮色如潮水般,缓缓漫过那一座座残碑,将老槐树的影子,硬生生拉扯成一道佝偻的弧线,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这寂静的夜里,默默诉说着岁月的哀愁。陈秋孤身一人,缓缓踏着如水的月光前行,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沾湿了他的鞋边,那凉丝丝的触感,顺着脚踝一路蔓延,竟奇异地压下了伤口处传来的阵阵灼痛。他下意识地低头,看向自己被月光拉得瘦长的影子,那模样,恰似一个踽踽独行在无尽旅途的孤独旅人,手中却仿佛攥着那沉甸甸、满是回忆的过往。

就在路边的草丛之中,一个锈迹斑斑的铜铃,静静隐匿其中。那铃舌,早已被岁月锈蚀得动弹不得,然而,铃身上精致的花纹,却依旧清晰可辨——上面刻着栩栩如生的缠枝莲,与瑶瑶母亲画像里衣襟上的图案,竟一模一样。陈秋微微一怔,随即缓缓弯腰,轻轻捡起那枚铜铃。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铃身的凹痕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那明显是被反复摩挲留下的痕迹啊,想必,这铜铃曾经被某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系在腰间,每当孩子欢快地奔跑起来,那清脆的“叮铃”声,便会瞬间惊飞巷口栖息的麻雀。

刹那间,陈秋的思绪飘飞,他想起瑶瑶宝贝般抱在怀里的鹅卵石,想起小芸发间那鲜艳的红头绳。忽然间,他觉得这些看似平凡的旧物,就宛如那散落在浩瀚夜空中的点点星辰,虽然光芒微弱,却始终执着地闪烁着,在不经意间,照亮了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此时,月光奋力穿过层层叠叠的云层,在地上投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那些光影,随着他的每一步轻轻晃动,恰似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默默注视着他,虽无声,却仿佛在为他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你们一直都在。”陈秋的声音,轻得如同微风拂过,他小心翼翼地将铜铃放进怀里,铜铃与银铃般的鹅卵石相互触碰,发出一阵细微的碰撞声。这声音,宛如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让他想起老头在观星阁密道里所说的那句话:“星星会带我们回家。”原来啊,所谓的回家,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回到某个固定的地方,而是带着那些深深牵挂的人,一同勇敢地走向未知的前方。

二、破庙悬灯,佛尘拂霜

陈秋继续前行,转过一道弯,一座破败不堪的山神庙,赫然出现在前方。那庙门,早已腐朽得不成样子,歪歪斜斜地挂在门轴上,仿佛随时都会掉落。门楣上“山神庙”三个字,也在风雨的无情侵蚀下,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让人勉强能辨认出曾经的模样。庙檐之下,悬着一盏灯笼,灯芯已然熄灭,可竹架上却缠着一圈红头绳,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恰似一只不愿安息的蝴蝶,在这清冷的夜里,孤独地舞动着。

陈秋轻轻推开庙门,“嘎吱”一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庙里格外刺耳。庙里的香案上,积着厚厚的灰尘,仿佛岁月在这里沉睡了许久。供桌上的山神像,缺了一条胳膊,却依旧瞪着那铜铃般的大眼,以一种威严又略带悲悯的姿态,俯视着下方散落一地的蒲团。在角落里,堆着一些干草,草堆之中,露出半截僧袍,领口处绣着一个已然褪色的“慧”字,不难想象,这里想必曾有行脚僧借宿。

陈秋缓缓走到香案前,不经意间,发现案下竟有一个暗格。他轻轻打开暗格,里面藏着一本佛经,书页之上,用朱砂画着一些与阵字秘印极为相似的符号,在空白之处,还写着几行小字:“血煞阵可破,需以太阴之力引之”。看到这字迹,陈秋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万佛学院那位慧明僧人,想起那些曾与魔尊奋力对抗的佛修们。刹那间,他恍然大悟,原来这看似破败的破庙里,竟隐藏着不同势力之间隐秘的联系——无论是商盟,还是佛修,亦或是那些隐世者,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顽强地对抗着那无尽的黑暗。

陈秋将佛经重新放回暗格,转身之时,不小心踢到了一个铜炉。只听“簌簌”几声,炉里的香灰纷纷落下,露出了底下压着的半张地图。地图上,用墨笔圈着一个地名:“黑风谷”。地图的边缘,还沾着一些泥土,看上去,像是从极为遥远的地方带来的。陈秋不禁想起白衣女子曾经说过的话:“百盟在黑风谷有秘密据点。”想必,这地图,便是商盟之人留下的重要线索。

三、草堆藏暖,旧衣余温

在那干草堆里,还藏着一件小小的棉袄。棉袄的针脚,显得有些粗糙,却格外厚实。领口处,缝着一块补丁,补丁上绣着一个歪歪扭扭的“瑶”字。陈秋轻轻拿起棉袄,布料的质感,柔软而温暖,里面的棉絮,虽已有些板结,但仍能看出,那是精心挑选的新棉。看着这件棉袄,陈秋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妇人,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专注地缝着棉袄。突然,手指不小心被针扎破,血珠缓缓滴落在补丁上,可她只是微微皱眉,咬咬牙,便又继续赶着针脚,嘴里还念叨着:“瑶瑶穿上肯定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