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随身空间重生70年代

第248章 风起三乡暗流涌动(1 / 1)

墨绿色的解放牌卡车歪斜地陷在鸡谷山的半坡泥土里,像一头负伤的巨兽。阳光驱散了晨雾,清晰地照亮了左前轮爆裂扭曲的钢毂、引擎盖上狰狞的擦痕,以及那道深嵌在黄泥地中长达十几米的刹车失效痕迹——触目惊心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绝境求生。

派出所的同志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些。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藏蓝色警服、戴着解放帽的中年民警,带着一个拿着本子和照相机的年轻技术员,风尘仆仆地爬上了山坡。现场已被闻讯赶来的部分村民和运输站职工暂时保护起来。空气中,橡胶烧焦后的苦涩、翻搅泥土的腥气、以及隐隐的柴油味混合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民警姓李,面相敦厚但眼神锐利。他绕着事故卡车仔细走了两圈,眉头紧锁,目光在断裂的刹车拉杆那异常磨损的豁口上停留了许久,又抬头看了看卡车失控前行驶过的山顶路段和下坡的险峻程度。技术员则一丝不苟地拍照、测量,用工具小心地拆解部分制动残件,眼神凝重。

江奔宇站在一旁,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事发经过:从发现刹车异常到被迫采取摩擦降速的险招。他没有过多情绪渲染,但每一个细节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这绝非偶然故障。

处理完现场初步勘察,李同志合上记录本,走到江奔宇面前,他的语气带着例行公事的严肃,却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好的,江奔宇同志,你的情况我已经详细记录在案(他指了指手中的笔记本)。技术科会对车辆的所有安全技术部件进行系统鉴定,重点就是这个刹车系统。同时,我们也会通知运输站方面,让他们派人立刻调取这台车最近的所有维修记录和保养档案。相信很快就会有初步结果的!”

“好的!非常感谢组织上的重视!”江奔宇微微颔首,声音平稳,但下一句话,语调陡然下沉,目光变得异常锐利,仿佛淬火的刀子,“李同志,有些话我必须说。我这辆‘老解放’,跑日常的市内运输、乡镇调拨,跑过多少趟?趟趟安全无事,螺丝都没松过一颗。为什么偏偏是这次?运送的偏偏是上交羊城军区的公粮——国家重要的秋征粮!任务等级是‘紧急军运’!偏偏在这么一条险要的山路上,刹车‘巧合’地彻底失灵!李同志,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他稍微顿了一下,将每个字都咬得极重,“是不是有藏在暗处的蛀虫,甚至是那些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特务,在破坏军运!要断国家的粮道,给新生的人民政权添堵抹黑!”

这顶帽子扣得精准狠辣!李同志的脸色瞬间一变!他身边那个年轻技术员也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震惊与警惕。“军粮”、“军运”、“破坏”、“国民党特务”——每一个词在那个年代都是绝对的政治高压线,碰之即死!

李同志深吸了一口气,原本略带程序化的神情被一种凛然的肃杀取代,他郑重地向江奔宇点了点头,声音斩钉截铁:“江同志!你的警惕性和提供的情况非常重要!这个怀疑…绝非空穴来风!请你放心!这起案件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派出所会立即向分局和羊城军区保卫部门做详细汇报!这不是普通的交通意外调查,这直接关系到军事运输安全和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我们将联合军区保卫处,并案彻查到底!任何人胆敢破坏军需,损害国家利益,都必将受到人民政权的严厉制裁!”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远处正指挥工人处理粮食的运输站副站长。

几乎就在江奔宇抛出“特务破坏”这枚重磅炸弹的同时,运输站那位姓陈的副站长已经来到了山坡。起初,他脸上还带着一丝惯常的圆滑和“事故控制”的打算——计划尽快把粮食转运走,把事故责任往“偶发性机械故障”方向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不影响站里“争创先进运输集体”的年终评比和他个人的政绩。

但当江奔宇那番冷冽如刀的话语清晰地传来,特别是“国民党特务”几个字钻入耳膜,陈副站长那张保养得宜、略显富态的脸,霎时变得惨白!冷汗“唰”地就从额角鬓边渗了出来,在阳光下闪着细微的油光。他原本想要上前跟派出所同志套套近乎、递根烟说说“站内处理”的计划瞬间胎死腹中,脚步钉在原地,再不敢上前一步。那顶帽子太大、太沉了,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眼神慌乱地躲闪着李同志的锐利目光,喉咙滚动了一下,生生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仿佛那是什么烫嘴的铁疙瘩。

他急急忙忙转身,几乎是“落荒而逃”般走向正在搬运粮食的工人堆里。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快!都给我手脚麻利点!轻拿轻放!这是军粮!一粒都不能撒、一颗都不能丢!赶紧搬上接应的车!耽误了任务,唯你们是问!”他挥舞着手臂,与其说是指挥,不如说是借机掩饰内心的巨大恐惧和慌乱。他必须立刻表现出对军粮转运事务的高度重视和对破坏分子的深恶痛绝!一丝差池都可能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