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

第212章 储君册立·火纹传世(1 / 1)

洛阳的深秋,天宇澄澈如洗,阳光透过高耸的殿宇飞檐,在承天殿前巨大的蟠龙御道上投下道道斜长的、棱角分明的光栅。空气里弥漫着庄重而凛冽的气息,沉水香与松柏燃烧的清香交织,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参与大典的人心头。今日,是帝国储君册立之典,是大夏未来百年国运所系。

承天殿内,金砖墁地,光可鉴人。巨大的蟠龙金柱支撑着绘满日月星辰、山河社稷的藻井穹顶。文武百官,依品阶肃立两侧,冠冕堂皇,补服鲜明,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丹墀御座之下,那一道略显单薄却已初具威仪的玄色身影上。

十五岁的皇长子蒋晟,身着玄衣纁裳。玄衣深沉如子夜,象征天;纁裳赤黄如黄昏,象征地。衣上以极细的金线、彩丝绣着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繁复精美的纹样在殿内无数牛油巨烛的照耀下,流转着内敛而尊贵的光华。他脊背挺直如青松,面容尚带少年的清俊,但眉宇间已沉淀下超越年龄的沉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承受着万钧重担的紧绷。他垂首,目光落在身前冰冷的金砖上,静候着那决定帝国未来的时刻。

蒋毅高踞于玄玉龙椅之上,十二旒白玉垂珠在他额前轻晃,遮蔽了天颜,唯有一股渊渟岳峙、统御八荒的帝王威仪沛然而下。他并未多言,只微微颔首。侍立一旁的内廷大监立刻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明黄绢帛的圣旨,声音高亢而悠长,穿透殿宇:

“……皇长子蒋晟,天资粹美,仁孝温恭,器宇宏深……宜承大统,以安社稷,以固国本……立为皇太子,授以金册宝玺,正位东宫,钦此!”

“册太子,授宝玺——” 大监拖长的尾音尚未落定,另一名内侍已手捧紫檀托盘,躬身高举过顶,趋步至蒋晟面前。托盘中央,一方玺印静静安放。

此印非寻常玉质,乃是以赤金为基,熔炼了某种奇异的暗色金属,通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暗红的金属光泽,沉凝厚重,仿佛凝固的血与火。玺纽的造型,正是大夏皇权的象征——玄鸟。玄鸟昂首向天,双翼微张,作振翅欲飞之状,每一片羽毛都雕琢得纤毫毕现,充满了神性与力量感。然而,细观之下,玄鸟的形态并非浑然一体。在其胸腹、翼根、乃至双目等极其隐秘之处,隐约可见九个极其细微、形状各异的孔窍,如同星辰点缀,又似深邃的伤口,散发着幽邃神秘的气息。

这便是传说中的赤金玄鸟玺!太子的信物,未来帝王的权柄!

蒋晟深吸一口气,双手高举过头顶,稳稳地托住了那沉重的紫檀盘底。赤金玄鸟玺冰冷的触感,透过托盘传递到指尖,那份量,远超金石。他缓缓起身,捧着这象征帝国未来的重器,转向御座,深深三拜,每一次叩首,额头都轻触冰凉的金砖,动作一丝不苟,带着近乎虔诚的庄重。

“儿臣蒋晟,叩谢天恩!定当恪守臣道,勤勉修德,不负父皇重托,不负大夏臣民所望!” 少年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破茧而出的力量。

阶下,群臣齐齐躬身:“恭贺太子殿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如潮,在宏伟的殿宇内激荡。然而,在这山呼海啸的颂扬声中,无数道目光却如同无形的丝线,紧紧缠绕在那方赤金玄鸟玺上。尤其是那些深谙权力之道的重臣老将,如赵云、戏志才、徐庶等,他们的眼神深处,除了应有的恭贺,更掠过一丝极深的凝重。那玺纽上的九窍,如同九个无声的警示——这通往至高权力的道路,绝非坦途,而是遍布着需要特殊钥匙才能开启的重重机关与考验。皇帝的指血,格物院的秘钥……这玄鸟玺本身,就是一道无形的锁链,一道未来权力交接时必将面临的、可能引发滔天巨浪的闸门!

礼毕,蒋晟并未立刻起身。他保持着半跪的姿态,双手将盛放玄鸟玺的托盘轻轻置于身前金砖之上。然后,他从宽大的玄衣纁裳袖中,珍而重之地取出另一卷帛书。帛书以明黄缎带束着,展开时,其长度竟不逊于方才的圣旨。

“父皇,列位臣工,” 蒋晟的声音清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却又努力模仿着父皇的沉稳,“此乃儿臣拙作,《新政十疏》。儿臣不敏,常思国事民生,试拟十策,恳请父皇与诸公斧正。” 他双手托起帛卷,目光澄澈,迎向御座和阶下群臣。

殿内再次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储君在册立大典上当众献策,这是前所未有之举!是少年意气?还是初露峥嵘?戏志才与徐庶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庞统则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与期待。一些守旧的老臣,眉头却不易察觉地蹙了起来。新帝登基以来,新政迭出,已让他们疲于应付,如今这少年储君,竟也要“十疏”论政?

就在蒋晟展开帛卷,绢帛摩擦发出细微沙沙声的刹那——

“轰隆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