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第495章 皇宫夜宴二(1 / 1)

司礼监大太监王应昌主持宴会,见宫门关闭,他向帘幕后一挥手,一阵丝竹之声响起,殿内正在交谈的人们都静了下来,端端正正地在坐好。

待众人坐定,音乐停止,王应昌走到幕前,大声唱道:“朱氏皇家,开平十二年除夕家宴开始……请万岁爷训话!”

汉人在开席前,主人总要讲几句话,皇家家宴也不例外,平安坐在御桌上,两手搭着椅子的扶手,刚刚完成变声期的嗓子,还有点沙哑,他笑咪咪地说:

“两位太后、各位长辈、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们及宗亲贵胄:

今夕岁除,爆竹声催,宫灯映雪,正是我朱氏阖家团圆之期。我等有今日,必念太祖高皇帝起于淮右,成祖文皇帝定鼎燕京,列祖列宗栉风沐雨,方得山河一统、宗庙千秋。今夜欢聚,乃天家近十年未有之幸事,好日子来之不易,我等自当珍惜。

朕幼年继位,家事全赖懿安母后操持,国事全系于裕安母后一身,两位母后携手同心,才使得我皇家家事和睦,我大明政通人和,皇室宗亲得以安居乐业。

但大明目前还在遭受旱灾困扰,愿诸位与朕同心,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效奢靡之风,当以仁孝为本,睦亲族、恤黎庶。

值此守岁之际,忆昔幼年随先帝守岁,犹闻 "国泰民安" 之祝;今朕渐长,更知 "创业难,守成更难"。望诸宗亲子孙勤修经史,诸女眷恪守闺训,外戚宗亲亦须谦谨自持,勿负朝廷厚恩。

今夕不提国政,唯论天伦。愿列祖在天庇佑:四海澄清,仓廪充实;愿后宫和顺,子孙贤明;愿在座的长辈,身健无疾,岁岁得享此时之欢。来,且举此杯 —— 敬祖宗功德,敬家国昌平,敬今夕团圆!”

众人皆起身举杯:“敬祖宗功德,敬家国昌平,敬今夕团圆!”

平安讲完,王应昌原本还安排了张蔷讲话,张蔷笑着拒绝道:“少讲些形式主义,平日里有什么话不能说?非得在今儿吃饭前说?快上菜吧。”

前世最怕领导在吃饭前讲话,最害怕听到“啰嗦两句”、“补充一点”等词,所以她决不做自己都讨厌的那个人。

没见到几位小孩子都快睡着了么?

于是开席,王应昌一挥手,帘幕后丝竹声响起,比饭菜先上来的,是一群跳舞的歌伎,来到大堂中央,随着欢快的音乐,开始翩翩起舞。

张蔷见李太妃食不下咽的样子,在她身边又没有看到怀宁公主,偏过头悄声问张嫣:“怎么不见瑛姐儿?”

张嫣也望了一眼李太妃,转开目光,然后也降低声音道:“瑛姐儿啊,怕是得在床上躺一阵子了。”

“她怎么啦?”张蔷向来不关心后宫之事,她只知道平安和王瑾的婚事定下后,礼部也依照流程,为朱由校唯一长大的女儿,怀宁公主朱淑瑛挑选了驸马,正在建造公主府,预备等公主府建好后就大婚,怎么突然就躺下了?

“什么病啊,请太医了吗?”张蔷有点着急,平安没有兄弟,只有一个亲姐姐,张蔷可不想瑛姐儿有任何闪失。

张嫣放下筷子,叹一口气道:“唉,说来话长……这孩子,自打王家三哥儿进宫,她就有心思了,前年哀家不是带她出宫,参加了几家勋贵家的赏花宴么?她不知道从哪里得知,那王家三哥儿不喜欢缠脚的女子,回来后伤心了大半年,身子又弱,一病就起不来了。

李太妃来求哀家,哀家看她可怜,就让皇后带她去女塾散散心,加上药石调理,病也慢慢好了,这事也就放下了。

这孩子见到女塾的学生,个个一双天脚,跑步、打球、骑马、读书自由自在,羡慕得不得了,就起了放脚的心思,李太妃死活不同意,怀宁是个懂事的,闹了一场也就没闹了。

谁知有一天,她和皇后下学后,在城南大街上遇到礼部为她选的附马,带着一帮纨绔当街纵马,还撞到了英国公家泽哥儿的马车,那齐附马撞到行人后,还抬出附马身份来压人,被泽哥儿当场扭送到京兆府衙门。

怀宁亲眼见到那纨绔嚣张跋扈的样子,心里十分不喜,回来就找到平安,让平安帮他打听那附马的底细……”

张蔷问:“这是气病了?”

张嫣双手一拍:“你别着急听哀家说啊……结果你猜怎么着?”

张蔷捧着汤碗不说话,等着她的下文,果然,张嫣又道:“那小子就是一个军户子弟,学文不成,学武也不成,倒学了一身油滑纨绔的本事,哪里配得上咱们的怀宁?

连平安也生气了,又将礼部去年选上来的几个人,全都调查了一个遍,结果,不止平安,连哀家也生气了,礼部选的都是什么人啊,几人一对比,那齐附马还算是好的,难怪李太妃要选姓齐的做女婿……

怀宁闹着要退婚,李太妃死活不同意,说大明没有皇家公主退婚的先例,怕瑛姐儿坏了名声,连普通人家都不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