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第494章 皇宫夜宴一(1 / 1)

信王的王妃周氏,是张嫣亲自挑选的,婚事也由张嫣一手操办,长嫂如母,信王朱由检对张嫣颇为依恋和尊敬,对张蔷则是敬畏,这一点,从他处事的方式上就能看出来:王府里的私事,他从来都与张嫣商量,在张蔷面前,他只谈宗人府的公事。

张嫣也很喜欢这个朱由校唯一的弟弟,拉着周王妃的手问长问短,又问信王的三个儿子学业如何,又将信王的座位,安排在平安左手边的第一位。

朱由校推辞道:“还有两位王叔呢,臣弟坐这里不妥吧?”

张嫣任性地说:“这是家宴,哪有那么多讲究?你是平安的亲叔叔,理应坐在那里。”

平安也说:“信王叔坐吧,今儿咱们都听母后的安排。”

信王怯怯地望了望张蔷,见张蔷冲他微笑点头,这才拉着周氏坐下。

张蔷望着这一世的朱由检,三十来岁的年纪,生得鼻直口方,黑发如墨,一双丹凤眼与朱由校如出一辙,倒很有几分皇家气势。

想到这位在原本的历史上,十七岁继位,立志做一个中兴之主,奈何大明已经积重难返,其本身能力也不够,虽然殚精竭虑,节衣缩食,熬得头发都白了,仍然救不了大明,最后吊死在煤山上,可悲可叹!

这一世,有了穿越者张蔷,朱由检可以安心做他的信王,与妻子儿女,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寿终正寝了。

紧接着,惠王一家和桂王一家,也联袂而来,两位王爷在北京生活安定,因为有了种痘之术,生下的儿女大都成活,所以两对夫妻的身后,都跟了一大串儿女。

张蔷只记得桂王家的世子朱由榔,与平安年纪相仿,这位南明时期的悲情皇帝,如今还是一位温润如玉的少年,有了张蔷和平安,他终于逃脱了被弓弦绞死的命运……

“世子都读什么书?”张蔷待他比别人更亲厚一些,于是问他。

“回太后,”朱由榔彬彬有礼地回道,“臣弟考进了燕京大学,正在攻读航海专业。”

“哦,世子有兴趣出海?”没想到他还很有志向。

“臣弟听说,人类居住在一个圆球上面,西方已经有人通过航海证明了这一点,臣弟也想去看看……”

“有志气,等有机会,哀家送你一支船队,去探索新大陆。”

桂王夫妇吓了一跳,忙拉着儿子,低声训斥道:“休得胡言,快快向太后和陛下谢罪。”

张蔷撸着怀里的平安,笑道:“何罪之有?海外的世界大得很,普通人都去得,我皇家儿郎如何去不得?不信你问问陛下?”

张蔷才不怕他出去闯荡呢,哪怕他在美洲大陆建了国,它也姓朱不是?它也是汉民族的政权不是?

平安也说:“叔爷就别责怪叔叔啦,叔叔真要出海,朕会全力支持的。”

朱由榔正要回话,殿外通报:“荣昌公主到……寿宁公主到……静乐公主驸马到……”

“快快有请!”平安夫妻,包括两宫太后,全都站起来迎接。

荣昌公主是万历皇帝最大的女儿,也是最大的孩子,母亲是王皇后,这位是根正苗红的皇家嫡长公主,十四岁下嫁给太仆寺卿的儿子杨春元,婚礼规格极高,是明代公主中少有的嫡出公主大婚,耗资巨大。

公主年近六十,驸马早已去世,她带着满堂儿孙,一大家子近二十口人,当年的嫁妆估计也所剩无几,日子十分艰难。

原来的历史上,北京城破后,她带着儿孙辗转回到附马的老家固安县,在固安无法生存,又带着儿孙们南下南京,最后去南京去逝……

乱世人命不如狗,哪怕贵为皇家嫡长公主,也逃不过颠沛流离的命运。

朱由检上任大宗正后,给她的四个儿子都安排了活计,算是照顾照顾这位嫡长姑姑,后来又提携她买了辽东的土地债券,如今公主家在辽东也有上万亩的土地,家业才慢慢好起来。

荣昌公主见两宫太后和帝后二人都站起来迎接她,十分感动,忙带着儿孙们上前行礼:“荣昌见过两位太后,见过陛下,见过皇后……”

她只需行福礼,身后的四房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呼啦啦跪倒一片,纷纷行礼,平安忙道:“各位表叔表婶,各位表兄弟、表姐妹快快请起,今儿家宴,不用讲那么多虚礼。”

张嫣也说:“亲戚们久不走动,都生疏了,大姑姑要时常进宫走动走动,提点提点我们后辈儿孙才好呢。”

荣昌公主一头花白头发,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痕迹,她笑笑说:“你两人也不容易,懿安撑起后宫,裕安更是替朱家撑起了江山,都是我朱家的好媳妇,父皇和母后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说着说着就有点伤感起来,平安忙撒娇道:“姑婆,平安不好吗?”

荣昌公主抹着眼泪说:“好好好,陛下和皇后都是好的,大明有了陛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老身往后啊,还要多多进宫叨扰呢。”

张蔷也道:“大姑姑常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