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承泽监国的第五个年头,一个时辰后,他从如山的折子中抬起头来,活动了下僵硬的脖子,神情明显轻松许多。
出了政务堂,他回了寝殿,用过晚膳后,身边的纪祥问他今日要让谁侍寝。
承泽问了今日是什么日子,纪祥说是初一。
承泽便起身往太子妃殿中去,他与何氏成婚数载,育有一子,说不上两情相悦,但夫妻之间相处的也算是和睦。
他会给她足够的尊重,东宫的大权都握在她的手上,东宫的女人也没人敢冒犯她。
每月的初一他都会宿在她那里,从未有过例外。
其实不光是初一,他每月至少有七八日是宿在她那里的,所以她不光是太子妃,还是一个深得太子宠爱的太子妃。
太子妃知道他会来,因此早早就备好了晚膳,精心准备了他爱吃的菜肴,爱喝的茶,用惯了的熏香,甚至是洗澡的皂角都是根据他的习惯准备的。
但承泽知道,太子妃并不喜欢这些东西,她自小在江南长大,所以口味清淡,偏好甜食,喜欢花香果香,喜欢看书,喜欢蓝色的衣裳。
但在东宫众多妻妾中,他只有在太子妃这里待的最舒心,最放松,所以他常来这里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两人的爱好几乎没有一处相同,但这也不耽误他们做一对人人称赞的夫妻。
一夜过后,太子的脸色红润的离开了太子妃的寝殿,派人送来了许多东西。
太子妃面色从容的谢过太子的赏赐,然后就继续做她该做的事情。
她每日也很忙,不单单要处理东宫的事情,就连后宫,母后也把一部分事务交给了她。
一连五六日,太子都未曾在来过太子妃处,而是都宿在了孙承徽那里。
身边的宫女劝她,“主子,殿下如今对孙承徽越发恩宠,短短两年的时间,就从最低等的奉仪爬到了承徽的位子,若是日后在生个一儿半女,一个良媛是跑不了的,良娣也不是不可能,您不得不提防啊。”
太子妃只冷淡的瞥了她一眼,第二日,那宫女就被贬到了花房。
太子妃出身大族,是陛下和皇后亲自为太子挑选的正妻,她的儿子一出生就是广平王,是帝后和太子都认可的下一任王朝继承人。
而她掌握着东宫所有女人的生死,她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只要她一天是太子妃,太子就一天会给她该有的尊重。
事实也证明,承泽的确是这样做的,他虽不爱这个妻子,但平心而论,她是做太子妃,做皇后的绝佳人选。
承泽是在十七岁时大婚的,如今成婚已经有七年,膝下育有两子两女。
长子和次女皆为是太子妃所出,都十分得他的喜爱,次子是良娣赵氏所生,长女为良媛王氏所生。
承泽受了父亲的影响,对待孩子们都很好,景恒刚刚出生时,他也会每日都去看望景恒,亲手给他换衣服,甚至还换尿布,哄他睡觉。
其实对于东宫妃嫔,承泽的态度称的上是冷淡,只要她们不触犯他的底线,他就从不会插手东宫事务,一应都交给太子妃处理。
他也并没有专宠于谁,孙氏是受宠,短短两年就连升三级,从东宫最低等的奉仪,爬上了承徽的位子。
但有人比她更受宠,王良媛当初也很得宠,甚至还给他生下了长女,本来承泽是打算在她生下孩子后,晋她做良娣。
但因为她冒犯了太子妃,所以她至今都是一个良媛,甚至承泽也没有在传召过她一次。
其实王氏当初所犯的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在出月后的第一次请安时来晚了些,言语之间不免得意,对太子妃失了敬重。
太子妃倒也并未怪罪她,但太子得知后,当日就命人把小郡主抱给了赵良娣,把她禁足在院中,不许踏出一步。
后来,还是太子妃替她求情,又说了好话,小郡主才得以重新回到她身边,但自从那以后,承泽就再也没有传召过她,而她的位分也在没有动过。
所以,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东宫妃嫔在无人敢冒犯太子妃。
其实,承泽的后宫比他爹的后宫要安稳的多,东宫人也不多,就六七个人,这还是在太子妃生下景恒后选进来的,数年过去,也没见承泽有在添人的意思。
后来,承泽登基,何氏被封为皇后,而景恒也同时被封为太子,她的地位更加稳固。
赵良娣被封了德妃,而那时孙承徽也已经是良娣,所以也被封了贤妃,住的还是安澜殿。
而那位得意一时的王良媛,只得了个昭媛的位分,与她同为良媛的另外两人,都成了妃位。
而直到她的女儿出嫁,她才升了妃位,但终其一生她都只是个妃位,再无存进。
而承泽也从来没有苛待过她,也没特意为难过她,而是无视了她,就仿佛宫中没有这个人存在。
无宠可怕,软刀子磨人更可怕,承泽就是让后宫的女人都看着,提醒他她们冒犯皇后是什么下场。
所以有她这么个明晃晃的例子摆着,后宫的妃嫔也就更加不敢造次。
而成为元顺帝的承泽,登基后也只选过一次秀,后宫始终就那些人,所以元顺帝的后宫可以说是整个大周最为安稳的后宫。
而何皇后也是安安稳稳的当了一辈子的皇后,她不像她的婆婆一样权倾朝堂,为天子女子所敬仰,也不像她的儿媳一样,流传千古美名于世。
但无可否认的是,她是一个合格的皇后,无论是妃嫔还是皇嗣她都照顾的很周全。
后来的后来,她也成了太后,太皇太后,她活了整整九十二岁,是整个大周最为长寿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