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满四合院之打不败我的终成勋章

第420章 贾少爷,东北下乡享福(1 / 1)

第四百二十章 贾少爷,东北下乡享福

四合院的日子,就这过着。老太太在于莉的照顾下,气色略有好转,但每隔两个月,总会病一场。因为共同照顾老太太的缘故,于莉和柱子似乎交集多了一些。

何雨柱隐隐约约感觉老太太似乎又要起心动念,好像又想要撮合自己和于莉,便直接减少了在老太太那边待的时间,晚饭送到,放下就走。话都干脆一句不说了。

连着三五天,老太太也知道撮合的事算是彻底恶了傻柱,便在傻柱送饭的时候主动讲和。

看着老太太消停了,这才在送饭时不那么脚底着火,偶尔还笑嘻嘻陪着老太太吃晚饭、聊天解闷。

老易在厂里的“军工件事故”算是黑不提白不提的过去了,但已经通知过的“谈话”和“考核”却迟迟没有下来,靴子一直没落地,老易的脸也越丢越大。但关于贾家灾难的新篇章,正在上演。

因为城里的工作机会总共就那么多,没活儿干的适龄青年便整日里在街面上“游荡”。这些人自号“顽主”,成日里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一时间整个社会乌烟瘴气。

无奈的上级举起了下乡的令旗,院里这批接到通知的好几个,其中就有尊贵的贾家大少爷。

贾家俩寡妇急的昏天黑地,但又有什么用。上一世聚集万千宠爱的贾少爷都得下乡走一遭,这一世,贾家只是院里二三流的破落户,放到四九城更加屁也不是,就更加不可能躲的过去。

俩寡妇也盯上了易中海工位,希望传给棒梗。先不说顶风作案,通知完下乡才报工作引发街道整治的可行性。就光凭老易他自己,都够呛。那时候恰逢易中海自己风雨飘摇,全厂都知道老易他的工级要重新核定,他如果要转岗是万万不可能,从通知到下乡派走,也就个把礼拜,倒是避免易家、贾家提前撕破了脸皮。

俩寡妇在各种挣扎无果后,贾家也只得接受命运的安排。

天命气运之子棒梗的运势和前世一样,分配的地儿属实上佳。号称棒打狍子瓢舀鱼的东北鱼米之乡。

俩寡妇一合计,想着每个月大少爷自己在村里赚点工分,每月家里额外再补贴5块钱,三年下来至少需要180元,第一个月还需要买点生活物资。俩寡妇,装作砸锅卖铁费了牛劲的凑了两百块。棒梗的小日子应该能比较好过。

为了不让私房钱水位下落,尤其是为了搞到难得的全国粮票。秦淮茹停了几年的馒头换馒头业务又积极开展起来,并且从本车间积极拓展到外车间,成功兑来了不少全国票据。

少爷北去,贾家空心。

秦淮茹一时失去了心气,如火如荼的换馒头业务骤然“猝死”,一些闻风后至的男工友,未能如期换到心仪的馒头,也是哀叹。

秦寡妇的艳名,在得手和失手的两波老色批彼此交流传播,似乎吃过秦寡妇的馒头,就能在老色批中高人一等,是轧钢厂认证的色批,变成验证机构的秦寡妇,声名炙热遐迩。

求而未果的老饕里,就有闻风而至的李怀德。

现如今,他李主任早已是位高权重,这一世的秦淮茹更被生活和吃喝搓磨,颜值和身材自然不如前世同年龄段时耐看。虽然有着寡妇bUFF加成,也属实颜值身材早已走样,只是矗立在一堆打铁女中略微要强。

而且这一世,因为没挂上保护伞傻柱,无论是在四合院还是厂子里。没有血牛构建的物资生存基础,俏寡妇开局就陷在最低端的馒头换馒头业务,以至于她“坚强自立”的人设都没能立的住。

而且,与易中海老师傅红袖添香的绯闻传开后,让她沾染了不少扫把星口碑,李怀德在秦寡妇和刘岚都年轻时,也只馋更加自信开朗又能干的刘岚;只是现在刘岚都不怎么尿他老李了,老李才对着秦寡妇有了些许兴趣,但也只是吞了吞口水,并没有饥不择食。

易中海自己的工级,在军工事件谈话后,重新专门考核了工级,在“可五可六”期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发力,居然最后只给他定了五级工。而且言明退休时,最高是按五级工待遇办理,五级工再打个八折退休工资就只有30几块。老易都不知道自己被谁整的,好久好久都是无语凝噎。

贾家大少爷,去东北时,正好十月底农闲期,既不用劳动又称病不参加学习。

住不惯知青安置房的少爷,每月花1块钱找老乡租了一间大瓦房,依靠奶奶和妈妈送别时塞的200元现金,舒舒服服的过上了啃老生活。因为时不时需要买点好吃的改善少爷的生活,在下乡的第一年,就把200块花的精光。

快要断了顿的少爷,依然是少爷。贾家少爷觉得写信要钱,可能要把篇幅拉的比较长,磨磨唧唧一点都不够局气,一点都不够四九城爷们的牌面。于是用一包烟贿赂了大队长,跟随大队部外勤人员去邮电所拍了3分钱一个字的电报。

电报记载:“没钱了,速寄,另需全国粮票。儿。”

贾少爷为自己文采斐然点赞,但人家邮电所大婶儿太知道这帮知青不靠谱,看完还友好的提示棒梗把自己的地址和邮编留下。

贾少爷痛快的落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才知道地址和邮编也按3分钱一个字结算。一封电报花出去了2块多,把少爷着实心疼坏了。当即在邮电所旁边卤肉店里,狠狠造了1块钱肉,这才算半解了馋。

贾家母上们收到传真,俩寡妇抱头就是一顿痛哭,臆想贾家太子肯定已经饿的没有人形,肯定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困难。

否则断不至于足足一年了,8分钱的平邮也没来过一次。

千盼万盼,就换来这十几个字。估计是苦的不行了,又不想家人担心,棒梗这才选择电报这么昂贵的方式来要钱。

贾张氏心疼他贾家大孙子,猜测肯定是一个人在外地受了天大的委屈,嚎了一阵子大孙子,又开始嚎他们高门大户的贾家怎么能只出不进,翻出小贾为数不多的抚恤金和自己卖鞋的小金库,在家里嚎的更大声了。

但贾张氏的哭嚎,院里的人一律无动于衷,毕竟谁家日子也不好过。真正和贾张氏心连心的,只有秦淮茹。

贤惠的秦淮茹知道儿子要钱要票,怎么能不心焦。

刚停了一年多的馒头换馒头业务又积极开展起来。就在四九城红星轧钢厂小库房里,应儿子在远方的需求,立即兢兢业业的开门营业,为了东北炕上猫冬的好大儿,为了他能够大口大口吃卤肉吃鸡腿吃鸡蛋的儿子脱衣解带,一条玉臂千人枕,一抹朱唇万人尝。

难怪有人说,从保住贾家一家人吃喝的角度来说,她秦淮茹配享贾家的太庙,这话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