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敌一国,我在异界召唤英灵

第181章 苍老的天王(1 / 1)

一柄大刀,横亘在寒铁铸就的兵器架上,暗红的血迹沁入刀身,毫无规则的血红沁色渲染出阴森的煞气,刀锋寒芒凛冽。

刀,依旧是那柄无坚不摧的神兵利器,可是,刀的主人,却不再是那位纵横沙场、所向披靡的天王。

粗大的指节,像是枯树皮一样粗糙且厚重的手指,轻抚着身上的铠甲。

望着铠甲与身体间宛若鸿沟般的间隙,昏黄的眼睛里流出无尽的哀伤,他终究还是撑不起这副陪伴他戎马疆场的铠甲了。

天王胡斐,曾经声名显赫、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绿林英豪,如今却只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褶子的垂垂老人。

出身贫微的胡斐,没有修炼过什么精深的武功,更没有底蕴深厚的家族,为他提供养身护体的资源。年过五十之后,他便明显地察觉到自己的身体机能在不断的下降着。

过了六十大寿之后,他一日比一日更加苍老,原先还能用汤药压制的旧伤、暗伤,像是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气血衰败,日益消瘦。

如今的胡斐,已经很久没有摸过那柄替他斩杀过无数强敌的大刀了,不过,此时此刻,丰邑城外的危局,却迫使他不得不再一次提起沉寂许久的大刀。

虽然他提得很吃力,很勉强。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响起,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单手夹着一个木匣,走入大堂之中。

来人是胡斐的孙子胡毅,而木匣里装着的,是白莲教孝旻上人的人头。

或许是因为人老了就爱和年轻人待在一起,看着胡毅那魁梧雄壮的身躯,胡斐就好像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看到了那个在芒砀山上意气风发的天王。

“爷爷,孝旻那个贼秃的人头,孙儿给您带来了。”

胡毅一边说着,一边将木匣打开,露出里面煞白的光头,木匣的底部,还积着黯淡的血液。

胡斐扫了一眼,确认是孝旻上人的头颅之后,便挥手示意,让从旁的老仆将人头拿下去。

“满嘴遛马的死秃驴,当初说好能够提供给我驱除暗伤、养护身体的内功功法,以及丹药和配方,结果......哼哼!”

“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竟然被一只阴沟里的老鼠给耍了,哈哈哈!”

胡斐尽力想要把话说的豪壮一些,可是字里行间却流露着一丝悲凉,更多的却是森然的杀意。

笑过之后,胡斐转而问道:“毅儿,城外的大军有什么异常吗?”

胡毅回道:“爷爷,那伙新来的梁军刚刚扎下营寨,派了一小波的斥候前来探查丰邑城池,不过被巡城的二弟发现,带兵去驱散他们了。”

胡斐闻言,皱着眉头,有些担忧的训斥道:“胡闹,怎么能如此大意!若是那伙斥候是诱饵,重儿岂不是就危险了,敌情未明,怎能轻举妄动,速速去将他给我叫回来!”

胡毅虽然觉得自己的爷爷有些太过紧张了,但还是十分听话的前去调集兵马,准备将自己的二弟接回来。

看着胡毅离开,胡斐的脸上,愁苦之色再次铺满。

他现在十分的后悔,若是当初自己没有相信孝旻和尚的蛊惑,现今的自己,应该还是大梁朝廷的丰邑守将吧,至少自己的子孙后代依旧还能保留一个官身,而不是和自己一样,成为十恶不赦的反贼。

可惜,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良家出身的武将尚且难以得到一个弃暗投明的机会,更何况他胡斐本就是一个半路受招安的山匪呢?

自己能做的,似乎只有杀死孝旻和尚这个罪魁祸首,稍稍发泄心中的愤懑,除此以外,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胡斐走出大堂,他需要寒风帮他激活一下有些发昏的头脑,举目望向北方的天空,灰色的云层下,花白的飞雪纷纷扬扬。

“今年的冬天,好像比往年要更冷一些。”

-----------------

毛毡覆盖的营帐里,方信羽、程无咎、庄怀三人围坐在火盆旁,伸出双手,嘴里吐着白烟。

橘红色的木炭上,灰白的碎屑随着噼啪的炸裂声在火盆里乱蹦。

“他娘的,没想到淮州这鬼地方,冬天居然比天京城还冷!真是见鬼了!”

程无咎一边搓着双手,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盒子里面装着秘制的药膏,不仅能预防冻疮、皲裂,涂抹在皮肤上,还会微微发热,保暖御寒。

只是看着长得五大三粗,若是再添上一脸的络腮胡,简直和张飞没什么区别的程无咎在自己的面前又涂又抹的,方信羽心里着实有些膈应。

寒冬并没有成为大梁朝廷继续发兵平定叛乱的阻碍,当一个存在了七百年的皇朝发动起战争引擎时,后勤从来不是战争停止的原因。

但是对于白莲教的士卒而言,寒冷的天气,成为收割他们性命最锋利的屠刀,自从入冬以来,冻死的白莲教士卒人数,甚至比在战场之上被梁军屠杀的人数还多。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白莲教将领的短视,仿佛他们从来都不曾为冬天做过任何准备一般,而等到寒冬真正来临时,他们又绝望地发现,似乎除了抢劫平民百姓之外,他们筹集不到一点防寒的物资。

再加上先前连续三次的大败,龟缩成为白莲教唯一的选择。

于是乎,顶着寒冷的天气,大梁的将士们节节胜利,接连收复失地,不断地向前推进着战线。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某些“弃暗投明再投明”的世家豪强们的帮助。

别人方信羽不清楚,不过那个曾经围困尉氏县城,与白莲教护法大元帅韩龄同出一门的韩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讨逆中郎将,率领黑鸦军冲杀在剿灭白莲教的第一线。

兴许是离韩广所主攻的方向比较近,这几天,几乎每天方信羽都能听到关于韩广和黑鸦军的消息,不是今天陷阵夺旗,就是明天先登破城,总之,勇猛的一塌糊涂。

甚至让方信羽怀疑,这还是当初自己较量过的黑鸦军吗,似乎他们那个时候也没这么猛啊?

朝廷的第一波封赏也已经下来了,或许是自己在天京城里找的靠山清流卢氏发力,或许是自己沾了身边的程无咎和庄怀两人的光,方信羽的名字十分荣幸的出现在了第一波封赏的名单上。

录许昌之战前后功,方信羽摆脱了义军首领的尴尬身份,跳过了校尉这一军职,光荣地晋升为怯薛都尉,仅比程无咎和庄怀两人矮了半头。

悍勇无双的程无咎,以及展现出“鬼狐之智”的智将庄怀,连跳校尉、都尉两级,一出手便是军司马,再往上一小步,便是和韩广同级的中郎将。

当然,这一切都是两人在战场之上拼搏得来的功绩,绝对跟程无咎武国公府小公爷,以及庄怀兵部尚书之子的身份,没有任何的关系。

伴随着官职的晋升,方信羽、程无咎、庄怀三人可以统领的士卒也变得更多,除却朝廷调给他们的少量士兵以外,其余不足的部分,需要他们就地募兵补足。

自己升了官,方信羽也没有忘记手下的将领,张嶷和尉迟恭两人同样也被授予了校尉的官职,这样的任命,不需要朝廷的同意,只需要将名字上报给镇东大将军就可以了。

而这样的名额,方信羽也只有两个,所以,一个给了最先跟在自己身边的张嶷,而另一个,则给了最能打的尉迟恭,一路走来,两人的功绩众人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并没有人对方信羽的任命有任何的不满。

反倒是方信羽的晋升,更加激励了手下的英灵们,尤其是吕范、吕据父子二人,看着方信羽接受朝廷封赏的那一刻,比身为当事人的方信羽还要激动万分。

亲眼看到向上的机会就在眼前,众人的干劲似乎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