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第416章 百官商讨,如何让吐蕃融入大唐(1 / 1)

房玄龄马上站出来问:“陛下是想把吐蕃的王留在大唐,让他们内乱,我们再给予致命一击?”

李承乾摇头道:“朕从来不屑耍这些阴谋诡计,朕说的是,吐蕃真正统一不过十年不到。

在这之前,吐蕃的前身是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比当初的突厥更加混乱。

吐蕃现在的凝聚力,算是靠着松赞干布打下来的。

吐蕃是靠着松赞干布这个人,强行凝聚在一起的,这跟当初始皇帝刚刚统一的时候差不多,全靠个人的威望镇压一切。

一旦松赞干布没了,那必然就是一盘散沙,我大堂得花上无数的精力,在那片土地上重新折腾一遍。

还因为地域气候的原因,只怕连派中原人去管理都很难。

对我大唐目前来说,重要的还不是土地,而是人!

朕在这里给你们一个新概念: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朕并不想,先花上几十年去平乱吐蕃。

希望诸位爱卿拿出一个办法,能够和平过渡,温和的统治吐蕃。”

房玄龄再问:“敢问陛下,为何要温和的统治吐蕃?

吐蕃在前些年,对大唐边境的侵犯,也不是没有。

虽然不像突厥那样,几乎是世仇。

但边境的百姓,也是深受其害的。”

“房爱卿,你忘了朕提出的华夏遗民论吗?

这一套理论,是给今后的统治打基础,也是给未来的文化奠基!

吐蕃,就是第一个试验品。

这个头一旦开不好,对未来更大范围的统治,没有任何好处!

人生苦短,朕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全世界统一那天。

难道说,房爱卿不想活着看到那天?

与其把一片地方打得破破烂烂,用几十年去收拾残局,又用上百年去消弭百姓心中的仇恨。

温和的手段,难道不可取吗?”

“这……陛下言之有理,老臣想想!”

“别光你一个人想,所有人都想想,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核心就一点,尽最大可能平稳的接手,不要出现大规模的冲突或者仇恨,让吐蕃平稳的融入大唐。

成为大唐新生的力量,成为大唐的地基之一。

吐蕃跟突厥还有高句丽都不一样,大唐和他们之间,没那么深的世仇。

这也是为什么,朕要把突厥的残部赶走,要让高句丽彻底灭国,偏偏对吐蕃的态度不一样。

高句丽和新罗百济那三个小国,经过灭国之战后人口并不多,把他们送到南方打散很容易。”

魏征站出来说:“陛下,何不学高句丽一样,把人口给他们迁徙打散?”

“魏征,你知道吐蕃有多少人吗?

你又知道,吐蕃是由多少个部落组成的吗?”李承乾反问。

魏征现在已经彻底坐了冷板凳,基本就当自己是个吏部尚书,不关他的事,他都不发言了。

在李承乾默默集权的统治之下,除非是问到他们,否则很多人都当了背景板。

只因为,李承乾虽然不随便砍人,可大臣们说的东西,总是会被李承乾推翻,还把他们教训一顿。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又敢轻易发言呢?

这不好的印象多了,非常影响升官发财的。

万一触碰到什么忌讳,被砍头就不好了。

“臣……不太清楚……”

“朕也不太清楚!

但是,大概的数据还是知道的。

吐蕃统一之前,大概是十几个比较大的部落,四五十个小的部落。

这些部落,各有各的传统和习俗,至少有些区别。

而吐蕃的主要部落加起来,大概是四五百万人口。

所有部落加起来,就算没有一千万也差不多。

如果不算我大唐最近几年出生的新生儿,吐蕃的人口跟我大唐相差不大。

如此庞大的人口,你说迁徙就迁徙吗?

更何况,我大唐的本土人口就算庞大,可不管南方北方,总归本质是种地。

但是吐蕃的人口,多数是介于放牧和种地之间。

并且,跟高句丽不同的是,他们生存的地域极高。

若是把他们分到脚下这片中原大地,可能十个之中会死两三个。

若是分到南方那边,各种意外状况加起来,估计得死一半以上,还可能对大唐的百姓造成伤害。

你认为,你这个建议有意义吗?”

魏征默然,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地理环境,生存模式,全都不一样,还有堪比大唐的人口,这怎么搞?

百官们听到李承乾说的数据,原本想要开口的人,默默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这简直相当于,两个同样大小的国家融合,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至于能不能打过吐蕃,现在百官都不怀疑。

其实,李承乾把这个事情提出来,的确是想听听百官的意见。

不是说三个臭皮匠也顶个诸葛亮嘛,三人行必有我师!

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什么都照搬。

因为政治格局不同,想要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

多民族政策肯定要实行,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果。

但一国两制绝不可行,也没那个必要。

沉默了好一会儿,房玄龄说道:“陛下,您是想要兵不刃血的收下整个吐蕃,把他们即刻利用起来。

然后,通过自由通婚,自由移民等手段,实现民族融合。

再通过文化,让他们融入华夏中来。

就算百年后,他们还叫吐蕃,还是以现在的方式生活。

但他们同样也承认,自己是华夏人,臣说的可有错?”

“不错不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难以避免的,我大唐要做到的是求同存异。

就像之前我大唐的百姓,不愿意前往南方,这就是水土不服和对未知的恐惧造成的。

吐蕃如此多的人口,若是用杀戮的方式去解决,除非全部屠杀干净,否则仇恨可以延续百年,实在没那个必要,也是得不偿失!

只要我大唐足够强大,最多百年时间,就可以让他们彻底融入华夏文明。

到那个时候,他们只是华夏文明之中的一族而已。

文明的传承,一些东西不可留,这是毫无疑问。

但一些东西应该保留,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尊重一些传统,就是尊重祖先,文脉本该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