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无声的玻璃鱼缸。
薇拉·诺斯居住的第十七区“灰烬盆地”就是缸底。空气中永远悬浮着细密灰粒,日光在厚重云霭后只剩下晦暗的光晕,像隔了好几层脏污毛玻璃。更致命的是,这片土地被“蚀声菌毯”覆盖——一种覆盖整个城市的半生物、半真菌活体覆盖层。它如呼吸般规律震颤,持续释放出足以摧毁任何原生听觉器官的、结构精妙的次声波武器。
在这里,听,就是自毁。
十七区居民的“隔音服”,是与生俱来的第二层皮肤。厚重的合成材料紧贴每一寸肌肤,过滤气体,隔绝声音。头盔内置的视觉系统投射出被解析、标注、过滤后的人工信息场,像一层冰冷的滤镜覆盖在沉默的世界上。交流依赖于头盔内嵌的骨传导通讯器,以及布满防菌涂层的触控板。一切声音,哪怕是自己的心跳,都成了被科技过滤掉的冗余。
薇拉的父亲,曾是第十七区的顶级“听觉清道夫”——一个需要冒极大风险,进入深层菌毯区修复脆弱声学屏蔽层边界的古老职业。一次任务中,他的隔音服被罕见的共振裂隙撕裂,蚀声菌毯的次声波如无形的毒液侵入。父亲最后带回一个被重重加密的黑匣子和全身内脏不可逆转的声波性共振损伤。他死在薇拉十四岁生日那天,痛苦而彻底地聋了,最后一点残存的平衡感也被剥夺。
留给薇拉的,除了无法磨灭的阴影,就只有那个父亲临终前死死攥住,用浑浊眼睛传递警告的黑匣子,以及一个他未能完成的夙愿——去“穹顶之城”听一场真正的雨。
“穹顶之城”——第七庇护所(Sanctum VII),漂浮在灰烬盆地上空三千米的巨大蜂巢状都市。它被强大的反谐振场和无死角的声学屏障包裹,是真正的洁净之地。那里有阳光、流水、未经过滤的空气,更有薇拉只在数据片段中见过的、被称为“音乐”的奢侈声波艺术。它是十七区所有人毕生遥望却从未真正触及的天堂。
通往穹顶之城的唯一合法路径,是“听觉修会”主导的“天梯计划”。修会宣称能治愈蚀声菌毯造成的听觉基因缺陷,但名额极少,选拔严苛得近乎变态——不仅要求完美的身体指数、顶级的学术成就,更需要通过近乎摧残精神的“无声耐力测试”。通过者,将被授予免疫蚀声的基因药剂“谐波解药”,彻底摆脱隔音服的桎梏。
薇拉的目标只有一个:登梯,抵达穹顶,为父亲完成那个遗愿。
她将自己打磨成了一把完美的工具。学术上,她是第十七区百年不遇的声学奇才,对蚀声菌毯的波动图谱倒背如流;体能上,她如幽魂般潜入最危险的废弃声波中继站进行极限训练,每一次都是对死亡的亵渎;无声测试中,她在绝对寂静的纯白房间内忍受长达数周的感官剥夺,精神多次濒临崩溃却从未放弃。
当“天梯考核官”那张毫无生气的脸出现在薇拉的头盔通讯屏上,宣布她是本届唯一入选者时,常年冰封的灰烬盆地似乎也裂开了一丝缝隙。十七区的居民隔着防护面罩投来羡慕、嫉妒、乃至恐惧的目光。通往“天梯”终端的运输舱冰冷、无菌,像一口移动的棺材。薇拉独自坐在舱内,抱着那个父亲留下的黑匣子,心跳在骨传导下清晰得如同擂鼓。
天梯终端,名为“谐律圣所”,是修会在十七区上空的巨大悬臂结构。洁白、光滑、毫无瑕疵。没有杂音,只有最低限度的环境白噪声从扬声器中均匀流出,一种近乎催眠的宁静。
修女阿斯特丽德接待了她,修女的脸上带着面具般完美的微笑,动作精确到毫厘。她的话通过骨传导直达薇拉脑中:“祝贺你,孩子。你通过了自然的筛选,证明你是人类适应未来的‘纯粹形态’。现在,你将被赋予聆听真实世界的权能。”
仪式在纯白的医疗舱进行。没有任何人询问黑匣子的秘密。薇拉躺进冰冷的维生单元,看着一根针管自动伸来,将那管闪烁着冰冷幽蓝光芒的“谐波解药”注入她的颈动脉。冰冷的液体涌入身体的瞬间,仿佛千万根冰针顺着血管炸开,同时伴随着一种奇异的、无法言喻的“胀满感”,尤其是在她的耳蜗深处,一种全新的结构在重组、重塑。
短暂的灼痛与不适后,一片混沌。
然后,第一缕声音穿透了千年的寂静壁垒,狠狠撞进了她的大脑。
嘶——咝——沙沙——
是维生舱空气循环系统的风声!比骨传导模拟出的清晰一万倍!带着细微管道摩擦的质感。
嗡……
机器核心的低沉嗡鸣,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标识,而是带着厚重金属质感的声波震动,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耳膜上。
接着是更不可思议的——自己的心跳!咚咚咚!如此清晰有力,像在胸腔里擂着生命的鼓点。血液冲刷血管的细碎奔流声,微弱的肌肉纤维收缩的滋滋声……她的身体,正在演奏一场她从未知晓的生命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