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路

第90章 借书、故友(1 / 1)

张子舟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把这条“尾巴”斩断。

送出地契,他松了口气,也在心里笑自己想的太多,专门跑到族长家打探情报。

“天色还早,留下吃了饭再回去。”傅岳说着,拿起剪刀,到院子里修剪盆栽。

张子舟很自觉的跟上去。

其他家人都没跟上,知道翁婿有话单独说。

“舟儿啊,你长大了。”傅岳用剪刀一边修剪,一边嘴里说着,“你在县城的表现,你哥都告诉我了。”

张子舟呵呵地微笑。

但心里却没有半点骄傲,因为他知道,论学识自是不怵任何人。

学问以外的,还得靠岳父这样的过来人。

所以,他没说话,静等岳父继续。

“你的担心,我也清楚。”傅岳说得轻描淡写,“其实,我并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唉,当我听说的时候,意外极了。”

张子舟沉默片刻,问:“都处理好了吗?”

“放心,都处理好了。”傅岳轻叹一声,“你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继续考科举。童子试只是开始,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原来岳父还是不想让乱七八糟的事影响到我,张子舟有些感动。

既然如此,就不用刨根问底。

吃了下午饭,张子舟告辞,思索一下,便往另一个熟悉的地方走去。

夫子虽然不在家,但他的书都在。

还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老周。

“咦,怎么是舟哥儿,你怎么回来了。”老周认出张子舟后,想起了最近盛传的张子舟是县案首的消息。

“呵呵,打扰老周了,我是来借书。”张子舟笑着拱了拱手。

“你还借书啊。”老周将书房门拉开,“快进,快进。”

“读书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张子舟拱了拱手,轻车熟路的往书房方向走去。

“说的也是,不止是你来,还有一个熟人呢。”

“哦?”

到了书房,张子舟知道熟人是谁了。

“宪哥儿!”

“舟哥儿……”周宪也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

张子舟短暂的惊讶后,化作满脸的微笑:“目的和你一样。”

周宪也笑了。

一人借了一本书,周宪借的是易经,看得出府试的第二题,给他带来了很深的印象。

张子舟借的是《文选》,继续专攻八股文的范文。

两个人走在回家路上。

很长一段时间,却没说话。

当夕阳染红了天空,景色无比美丽。

张子舟想了想,还是问:“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一边念书,一边写短篇传奇集。”周宪坦然回答,“明年再战。”

“很好。”张子舟微笑,“除了你,那三个臭皮匠呢?”

“就有点麻烦了。”周宪快速看了一眼张子舟,“他们仨尽管知道不可能,真出了问题,心里不痛快。”

“明白了。”张子舟想到了傅范,“这次损失惨重,除了我和傅范,咱们互助会是全军覆没。”

周宪略加思索,无奈道:“这么多学子,不过你放心,我过两天等他们缓过来,就去一一拜访。”

张子舟不再说话,他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被一次府试打倒。

“你什么时候回府城?”周宪目光直视前方山路,“这边你不用担心,都有我呢。”

过了一会,周宪又问:“要不要我请父亲派两个人保护你?”

张子舟摇摇头:“不用了。”

“我想,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去见见三个臭皮匠。”张子舟抬眼看了看天色,“他们振作起来,其他同窗才能振作起来。”

短暂的沉默,到了路口,一条向西是周宪的家,另一条通向小张庄。

张子舟拱了拱手:“明日一早,书房再会。”

“再会。”周宪拱了拱手。

一个时辰后,张家。

全家正井然有序的忙碌。

姐姐和傅芸打扫院子,干的是轻活。

姐夫在挑草药,娘在做晚饭,爹则坐在廊下,做草鞋。

也是奇了。

平日家里不缺衣少穿,鸡鸭鱼肉更是顿顿都有。

比几个月的生活好太多太多。

但,平日里吃饭,一家人都不得劲儿,心里空落落的。

直到张子舟回来,全家立马恢复了精神,干什么事都乐呵呵的。

张子舟和往常一样,回到书屋,便将借来的书斜着放在桌上,将笔墨纸砚一一准备好,便一字一句的认真抄录起来。

这么多年的科举,连经典八股文都编纂出很多本书,张子舟是透过这些八股文看本质。

因为一个王朝有一个王朝的忌讳,犯了忌讳,就会被刷下去。

个中玄机,除了老师的教导,还有自己的领悟。

抄到第四篇的时候,就听到外面传来一连串脚步声,接着就看到傅芸走了进来。

她柔声道:“夫君,别写了,吃晚饭了。”

“我在岳父家,已经吃过了。”张子舟抬头快速看了她一眼,就埋头继续抄写。

傅芸小声道:“姐夫专门去山里,专门弄的野味。”

明白!

张子舟立马用笔洗,把毛笔的余墨洗了,再搁在搁笔上。

扶着傅芸出屋,就看到餐桌不在屋里,而是摆在院子里的树荫下,还有一丝丝凉风。

鸡肉、兔子肉、鱼肉,都把张子舟面前的碗堆得满满的。

我滴妈耶,张子舟感觉家人们想用这几天把他养胖。

“儿子,有个事你是不是瞒着我!”老父亲并不是生气,眉眼里都带着得意。

“是。”张子舟无奈,“我就知道消息传的快。”

“老头,什么事啊?”老娘问道。

“舟儿得了府案首!”父亲咧嘴笑了,“回到家,居然都没告诉我,还是我在外面听说的。”

出门打酒的时候,被镇上的人一阵猛夸,他还以为夸儿子是县案首,乐呵呵的回应。后来才弄清楚,自己儿子是中了府案首。

还打听到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中了府案首的举子,在院试中,都会过关。

也就是说,秀才的身份,注定是张子舟的。

听到这个好消息,张家人都高兴起来。

结果。

张子舟却连连摆手道:“这个事,我们还是要低调。摆酒席什么的,能免则免。”

“为什么?”这已经是老父亲第二次不解。

“还有院试,说不定,我还能拿个院案首回来呢。”张子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