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

第99章 春耕(1 / 1)

在朝野上下的一致努力中,总算是没有耽误了二月初的春耕礼。这春耕礼,乃是大周一年中极为重要的仪式,关乎着农事的兴衰、百姓的温饱。

自前朝起,便有皇帝亲耕籍田的传统,以示对农事的重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在这二月仲春,大地复苏,万物萌发之际,春耕礼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按照规制,这一天秦济需前往南郊亲自扶犁耕种一片田地,以此昭示对农事的重视。南郊的那片田地,早已被精心修整,四周插满了彩旗,迎风飘扬,仿佛在迎接这神圣的时刻。田地旁,摆放着各种农具,皆被擦拭得锃亮,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在田地的一角,几位官员正小声嘀咕着。

“子固,有些不对啊,陛下和我们解释说是为了不耽误春耕礼才这般调遣咱们,文希公那边也附和着,可往年没这般折腾时,春耕礼不也顺顺当当的?”

曾巩轻轻摇头,嘴角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说道:“拱辰真是忠厚长者啊,都到二月仲春了,你还信陛下和文希的那些说辞。”

王拱辰赶忙压低声音提醒道:“嘘,子固,背后议论陛下,要是被发现了,指不定还会被怎么折腾呢。往好处想吧,至少陛下这赏赐可没少往咱们家里送。就说前些日子,我家中就收到了不少陛下赏赐的珍宝。”

两人正小声嘀咕着,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号角声,那声音清脆而嘹亮,仿佛是来自天际的召唤,那是皇帝仪仗队即将到来的信号。

周围的官员们立刻整理衣冠,肃立两侧,气氛瞬间变得庄重而肃穆。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场地,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得见微风拂过彩旗的沙沙声。

不一会儿,只见一队队身着华服的禁军开道,他们步伐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銮驾上,秦济身着通天冠服,玄衣纁裳,虽无龙袍那般华丽张扬,却自有一股威严与庄重。

随着皇帝的銮驾停稳,一位身着紫袍的大臣快步上前,他步伐矫健,神情庄重。他是礼部选出来的这次春耕的司礼官,需要在秦济到来之后宣读春耕礼的诸文。

“维此仲春,农事始兴。朕承天命,亲临籍田。仰祈神明,降以甘霖;俯佑黎庶,五谷丰登……”

祝文宣读完毕,秦济缓缓起身,他身姿挺拔,步伐稳健。在众人的簇拥下,他走向那片早已准备好的田地。

田地被精心耕耘过,土壤松软而肥沃,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秦济双手握住犁柄,微微用力,犁具便缓缓向前移动。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大地的脉搏上,与这片土地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等秦济扶过一段路程之后,周围的官员们纷纷效仿皇帝,拿起各自的农具,开始耕种起来。他们有的扶犁,有的播种,有的浇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此刻都放下了身段,与土地亲密接触。虽然他们的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认真的神情。

时间在劳作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渐渐升高。秦济站在田垄边,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内侍赶忙递上一条温润的帕子,他接过轻轻拭去额间细汗。

这时,司农寺卿连忙奉上《耕藉录》,秦济朱笔亲书“风调雨顺”四字,笔势遒劲有力,将他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都融入了这四个字中。

礼部侍郎正要宣布礼成,忽见秦济抬手示意:“且慢。”众臣屏息间,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不知道皇帝还有何吩咐。

只见秦济解下腰间羊脂玉带钩,那带钩温润洁白,雕工精美,是一件难得的珍宝。他递给身旁一位老农,说道:“老丈方才指点犁法甚妙,此物赐你。”

原来,这位老农是今年新请来的,之前几年请的老农都不在了。这老农耕种经验丰富,刚才在皇帝耕种时,在一旁轻声指点了几句,没想到竟得到了皇帝如此丰厚的赏赐。

老农惶恐推辞,双手不停地摆动着,说道:“陛下,这可使不得,老朽不过是一介农夫,怎敢受此重赏。”

秦济却道:“朕闻古之圣王,必尊农师。今日朕得老丈教导,当以师礼相待。这带钩虽不算贵重,但也是朕的一片心意,老丈就收下吧。”

老农听闻,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忙伏地叩首,说道:“多谢陛下隆恩。”

三司使韩琦见状,立即捧出早已备好的赏赐。他高声宣布:“陛下有旨,老农们各得细绢十匹、御酒两坛、新铸‘乾正通宝’二十贯。且官家特赐可免三年徭役。”

老农们听闻,纷纷感激涕零,伏地叩首,口中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

完成春耕礼后,秦济就要带着众官员回到皇城中去了。至于这些田地,会有专门的人员照料,如果到了丰收的季节秦济的那块儿长得不是最好的,那就有几颗人头需要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