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茶道女王A爆全场

第103章 新的压力(1 / 1)

林疏桐望着奥老板离去的背影,那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并非虚张声势。

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却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硝烟味。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林疏桐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舆论的狂风暴雨”。

各大国际媒体版面,仿佛一夜之间被奥老板买断。

醒目的标题,充斥着对林疏桐非遗项目的质疑与抹黑:

“古老茶道的没落?——林氏茶道传承恐成资本炒作的牺牲品”

“非遗光环下的骗局?——深度揭露林疏桐茶道项目的重重黑幕”

“东方茶文化的悲哀?——专家质疑林疏桐根本不懂茶!”

这些报道措辞激烈,捕风捉影,将林疏桐的茶道项目描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配图更是极具煽动性:破败的茶园,寥寥无几的工人,以及林疏桐接受采访时被恶意截取的表情,无不暗示着这个项目的“虚假”与“空洞”。

林疏桐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

她知道,这些报道会给项目带来多么巨大的打击。

那些原本对项目充满期待的投资人开始犹豫,那些慕名而来的合作者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网络上,更是骂声一片。

不明真相的网友们被奥老板操控的舆论所引导,纷纷对林疏桐口诛笔伐,称她为“文化骗子”、“茶道败类”。

林疏桐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和委屈

她立刻联系了陈砚之。

茶文化基金会主席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陈砚之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奥老板这次是有备而来,他动用了大量的媒体资源,几乎封锁了所有对我们有利的声音。”

林疏桐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砚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

陈砚之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沉声道:“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真相,是能够让公众了解真相的声音。”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林疏桐:“疏桐,我认识一位国际媒体记者,名叫伊丽莎白。她为人正直,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й(专业), 对东方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联系她,让她来报道我们的项目,为我们正名。”

林疏桐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伊丽莎白?她会帮我们吗?”

“事在人为。”陈砚之走到林疏桐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给予她力量,“相信我,疏桐,我们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他的手温暖而有力,像是一剂镇定剂,抚平了林疏桐内心的焦虑。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

通过陈砚之的关系,林疏桐很快与伊丽莎白取得了联系。

电话里,林疏桐用流利的英文向伊丽莎白讲述了自己非遗项目的初衷、理念以及目前的困境。

她语气诚恳,情感真挚,将自己对茶道的热爱和对传承的责任娓娓道来。

伊丽莎白听得很认真,她对林疏桐的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愿意深入了解。

第二天,伊丽莎白便来到了林疏桐的茶园。

她亲身体验了采茶、制茶的过程,品尝了林疏桐亲手冲泡的茶,并与茶园的工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她发现,这里并没有像奥老板的媒体所描述的那样破败不堪,反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茶道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感染了伊丽莎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伊丽莎白对林疏桐的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采访。

她走访了茶学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亲自前往了其他茶道传承地进行考察。

她发现,林疏桐的茶道项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林疏桐本人更是对茶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经过深入调查,伊丽莎白终于相信,林疏桐的项目并非骗局,而是一项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传承事业。

她决定帮助林疏桐,将真相公之于众。

很快,一篇篇客观公正的报道出现在了国际各大媒体上:

“东方茶道的复兴?——林疏桐的非遗项目能否引领茶文化走向世界?”

“被误解的传承?——深度解读林疏桐茶道项目的文化价值”

“茶文化的希望?——专访林疏桐,探寻茶道传承的未来之路”

这些报道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的视角,还原了林疏桐茶道项目的真实面貌。

它们不仅驳斥了奥老板的恶意抹黑,还深入挖掘了林氏茶道传承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舆论开始出现反转。

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林疏桐的项目,他们对林疏桐表示支持,对奥老板的卑劣行径表示谴责。

同时,一些国际茶道专家和爱好者也纷纷站出来为林疏桐发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