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六 已一(1 / 1)

宋鹤林彭耜纂集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是以圣人抱一爲天下式

碧虚子陈景元曰圣贤之士鈎深致远廓

然见独而蟠曲才能未尝显耀者故欲远

害而全身也故曰曲则全聪逹明察晓辨

诸物有大功业立大名声心直如猛矢志

端如朱弦常枉己屈伏而不自伸者此则

大直之士也故曰枉则直人以谦卑爲本

易曰地道变盈而流谦盖设象而会意也

夫陵原川谷之变高下之不常也川谷洼

下则水流而满之陵原高峻则雨剥而頽

之人之谦下则衆仰德而归之以致其光

大也夫自尊则衆毁而辱及之以致其危

亡也故曰洼则盈且人有贤才而能支离

其德弊薄其身则衆共乐推而其道日新

矣故曰弊则新夫少者简易之谓也易曰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矣西升经曰子得一万事毕又曰丹书万

卷不如守一故曰少得则夫多者博学之

谓也庄子曰文灭质博溺心列子曰路多

岐则亡羊学多方则丧道庚桑子曰万人

操弓共射一鵰鵰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

一生生无不伤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此并戒其多也故曰多则惑道生一一者

道之子谓太极也太极即混元也亦太和

纯一之气也又无爲也夫圣人抱守混元

纯一之道者谓复太古无爲之风也经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庄子曰天无爲

以之清地无爲以之宁以此可明矣自曲

则全下六事尚有对治之迹此云抱一无

爲可以兼包之故爲天下式

颍滨苏辙曰圣人动必循理理之所在或

直或曲要於通而已通故与物不迕故全

也直而非理则非直也循理虽枉而天下

之至直也衆之所归者下也虽欲不盈不

可得矣昭昭察察非道也闷闷若将弊矣

而日新之所自出也道一而已得一则无

不得矣多学而无以一之则惑矣抱一者

复性者也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

新少则得多则惑皆抱一之余也故以抱

一终之

临川王安石曰方则易挫曲以应之此所

以能全也直则易折故枉以待之此所以

能直也海者常处於卑而爲百川之所委

故洼则盈无春夏之荣华秋冬之雕落故

弊则新少者复本则得矣多者有爲则惑

王雱曰至人冲虚其行如水无心於物不

与物忤故常全也此篇大旨与庄子养生

主相类

陆佃曰盖其周旋动止於物无忤与之俱

往故谓之曲物之变也而天理之在我终

於完而无缺故谓之全

达眞子曰己虽全也常自以爲曲所以求

全不已则卒至於全矣是则所谓曲则全

也己虽直也常自以爲枉所以求直不已

则卒至於直矣是则所谓枉则直也犹德

虽盈也常自以爲不足则若其洼知虽新

也常自以爲不明则若其弊以若洼之心

不已其求则卒至於盈是则所谓洼则盈

也以若弊之心不已其求则卒至於新矣

是则所谓弊则新也少则约多则详以道

散则适於多道聚则归於少是以少则得

得其道也多则惑惑其道也是以圣人抱

一爲天下式抱一则不离於道爲天下式

陈象古曰一者不繁不乱可以曲可以全

可以枉可以直可以洼可以盈可以弊可

以新可以少可以得可以多可以惑夫小

者大之端暗者明之渐理当然也故圣人

抱一於数则有增於象则有容不自满假

先见未萌天下若取以爲式则人人合於

道矣

叶梦得曰曲则全洼则盈少则得理也即

其体而言之也枉则直弊则新多则惑势

也极其变而言之也曲则不忤故全洼则

不满故盈少则不夸故得此理之必至者

也枉非以求直而枉之极必直弊非以求

新而弊之反必新多非以求惑而多之罪

必惑此势之不得不然者也理势之相成

或更爲终始或迭爲得失纷然其不可穷

而圣人独能济之不与之俱变者抱一也

前言魂魄之合而曰抱一者一之存乎己

者也今言理势之杂而曰抱一者一之总

乎物者也一则万法之所从出故以爲天

下式

黄茂材曰世皆曲吾与之爲曲故能保其

全人皆枉吾与之爲枉故能养其直莫不

欲盈也孰自处於洼吾能洼乃所以爲盈

莫不欲新也孰自期於弊吾能弊乃所以

爲新爲道日损损则少其入道也近故得

爲学日益益则多其去道也远故惑曰全

曰直曰盈曰新曰得曰惑散之则六敛之

则一通乎一万事毕又何有於六乎故曰

圣人抱一爲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御注曰不蔽于一己之见则无所不烛故

明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从则功大

名显而天下服故彰人皆取先己独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