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襄寇才质集
太上章第十七此章通玄经言古者/圣人治弊而改制事
终而更爲其美在和其失在权後世/之道曰无法不可以爲治不知礼义
不可以爲法法能杀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圣王在上
明好恶以示人经非誉以导之亲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刑措而不用夫
三王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窃岂若/古道淳朴而无盗心哉教不可苛去
苛自治不知一人无爲之本而救之/以刑政之未无以异於凿渠以止水
抱薪以救火名之曰益多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无爲治之本者去
火而已故曰我无爲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太上下知有之
通玄经自然篇曰太上神化昔者三皇养
化无制令而民从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
人刑措而不用治之本也朝廷芜而无争
讼之迹田野辟而无兵革之僞故太上下
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
通玄经曰其次五帝有制令也使不得爲
非而无赏罚
其次畏之侮之
通玄经曰其次三王主刑赏平刑而罚暴
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敢爲非法令正於
上百姓服於下治之末也
信不足
通玄经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
诚在令外夏后氏不负言殷人誓周人盟
有不信
洞灵经曰是知天下不相信者由主不勤
明也
由其贵言
通玄经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
上言者常用也下言者权用也古圣人爲
能知权言之必信期於必当
功成事遂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内以修身外以治人
功成事立与天爲邻无爲而无不爲
百姓谓我自然
通玄经曰信君子之言也忠君子之意也
忠信形於内感动应於外贤圣之化也
大道废章第十人此章南华经言古/者大道至德之世
赫胥氏之时民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淳
朴有忠孝也及至三王悬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大道废而有仁义六亲
不和也然後五霸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刑智慧出而大僞国家昏乱也
而民乃始踶跂好智争归巧利不可/禁止也此亦三王仁义小成巧智教
民生贼诈之过也三王刑政假道於/仁托宿於义仁义三王之蘧庐也止
可以一宿而不可乆/处非乆常之道也
大道废
南华经曰古者大道至德之世端正而不
知以爲仁相爱而不知以爲义循性而行
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故五帝道散而
爲人德
有仁义
通玄经曰三王德溢而爲仁义仁义立而
道德废矣南华经曰三王之治天下名曰
仁义有爲治之而乱莫甚焉仁义举贤则
民相贼不足以厚民子有杀父也
智慧出
通玄经曰五霸道狭後任礼智任智者中
心乱爲智慧者则生奸奸俗亡国之风也
有大僞
南华经曰五霸礼乐徧行则七国战兵天
下乱矣礼乐任智则民相盗不足以厚民
臣有杀君也
六亲不和
南华经曰六亲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
也
有孝慈
南华经曰古者大道至德之世孝子不谀
其亲子之盛德也事亲则慈孝
国家昏乱
南华经曰廷无忠臣国家昏乱诸侯之忧
也
有忠臣
南华经曰古者大道至德之世忠臣不谄
其君臣之盛德也事君则忠贞
绝圣弃智章第十九此章通玄经言/古者圣人立教
施政必察其终始见其造恩後世之/民知书而道衰知数而德衰知契券
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小巧害正小/能害道小辩坏治苛惨伤德古者大
正不险故民易导至治优游故下不/贼至忠复朴民无僞匿其作文书也
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爲奸僞以解有罪而杀
不辜夫察於刀笔之迹者不知无爲/治乱之本智诈萌生盗贼多有上多
欲则下多诈以书智生患以书知备/之譬犹挠水而欲求清也难矣故以
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无爲治之本/者去火而己故曰我无事而民自治
絶圣弃智
南华经曰而且悦圣邪是相助於民艺也
悦智邪是相於民疵也故曰絶圣弃智天
下大治
民利百倍
通玄经曰书学者人言之所生也言出於
智智者巧僞不知於道民僞乱矣絶圣弃
智民利百倍
絶仁弃义
南华经曰而且悦仁邪是乱於民德也悦
义邪是悖於民理也
民复孝慈
南华经曰攘弃仁义民反孝慈而天下之
德始玄同矣人含其德则天下僻矣
絶巧弃利
南华经曰而且悦礼邪是相助於民技也
悦乐邪是相助於民淫也悦聪邪是民淫
於声也悦明邪是民淫於色也
盗贼无有
南华经曰仁义礼乐举贤任智不足以厚
民民之於利甚勤正昼爲盗日中穴壁故
曰絶巧弃利大盗乃止
此三者
南华经曰民智力竭则以僞继之日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