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三经同卷字十(1 / 1)

太上洞玄灵寳法烛经

太上灵寳智慧观身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上洞玄灵寳法躅经

法躅法者规矩之谓总称曰法规圆矩方/万物从之得正烛者有光之物佐月

嗣日开昏朗闇用/其明得有所见也邪曲无法则无以自正

用法无明则莫见得失欲正不可无法用

法不可无明自定不可不斋斋不可不见

此经此经故爲法之烛秉之游道藏故尅

获於眞实也

道言万物人爲贵人以生爲寳生之所赖唯

神与气神气之在人身爲四体之命人不可

须?无气不可俯仰失神失神则五臓溃坏

失气则顚蹷而亡气之与神常相随而行神

之与气常相宗爲强神去则气亡气絶则身

丧一切皆知畏死而乐生不知生活之功在

於神气而数凶其心而犯其气屡淫其神而

雕其命不爱其静存守其眞故致於枉残也

人何可不惜精守气以要久延之视和爱育

物爲枝叶之福圣人以百姓奔竞五慾不能

自定故立齐法因事息事禁戒以关内?威

仪以防外贼礼诵役身口乗动以反静也思

神役心念御有以归虚也能静能虚则与道

合譬廻逸骥之足以整归眞之驾严遵云虚

心以原道德静气以期神明此之谓也而末

世学者贵华贱实福在於静而动以求之命

在於我而舍已就物若斯之徒虽欣修斋不

解斋法或解齐法不识斋体或识斋体不达

齐义或达斋义不得斋意纷纭错乱靡所不

爲流宕失宗永不自觉譬背惊风而顺迅流

不知泝洄反源遂长沦於苦海可不悲哉可

不痛哉於是説经十章以施斋时名曰法烛

宿啓説一章六时行道説六章三时思神説

三章若法师必炳之以行斋临坛法衆皆虚

心盟受者则视听明朗庶覩大道之门矣即

道言道者至理之自德者顺理而行经者由

通之径也道犹道路也德谓善德也经犹径

度也行犹行歩也法犹法式也夫人学道要

当依法寻经行善成德以至於道若不作功

徳但守一不移终不成道譬如人坐於家中

而不行歩岂得道里耶夫道三合而成德德

不蒲三诸事不成三者谓道德人也人一也

行功德二也德足成道三也三事合乃得道

也若人但作功德而不暁道亦不得道若但

暁道而无功德亦不得道若有道法而无人

则至理翳没归於无有譬如种谷投种土中

而无水润何能生乎有君有臣而无民何宰

牧乎有天有地而无人物何成养乎故曰三

生万物

道言欲治人者当先治身欲正人者当先自

正治身正心莫先於斋直斋者斋也齐人参

差之行直者正也正人入道之心念净神静

斋之义也所以斋者凡人之生有四大之累

饥则忧食寒则忧衣衣食旣足忧当积蓄贫

者愿冨贱者愿贵於是荣味声色衆慾互生

未得忧不得旣得又忧失志无须?之定乃

终身忧勤矣动作求竞事务猥积是非得失

哀乐喜怒思虑烦寃形劳神苦致道气远巳

魂魄离人身如空城凶邪日臻婴痾遇疾夭

命丧身罹谪三涂殃流後世是以圣人立齐

淸净屏遣尘劳具録魂魄休息精神当至诚

恭肃絶语止諠不得戏笑有所呵谴及杂想

乱念目不视色不见是非耳不听音不闻凶

祥以淡泊爲心虚无爲意中和爲主少食爲

本念道存神则天人相感灾除福降性命得

矣故曰清浄爲天下正

道言斋但修正天地寂然絶思无所一念即

合道气流行入人道中所受将军吏兵则卫

护听人驱使万向如愿若不能清浄而躁扰

多虑违和犯顺忤逆冥科身无善行心恶不

攺则吏兵委离不爲人使所求不合凶害丛

至故曰取天下常以无事

道言齐者可谓整百行建万善者也要当能

忍辱能柔弱能慈爱能仁施能隂德能忠孝

能至诚能谨信能戒愼能肃敬备此十能然

後乃可修斋静思反听内视还念形中口不

妄言身不妄动故无色之色爲之见无声之

声爲之闻无味之味爲之甘不言之言爲之

应神明爲之降福气爲之臻则得心化意圣

好梦善景能覩未然之徴无愿不获以此爲

効若外不奉威仪内不守戒律行无可记功

无可着精诚不至怀疑犹豫内外不相应口

心不相副清急性戾多态两舌隂诅嫉妬志

思不正於身精神消於淫慾贪财好色不能

自制身心如此虽修斋直终身无福夫何故

然以意思不存於内魂魄劳役於外和气去

故不能有所感动也故曰无欲以静天下自

道言爲道修斋当奉行戒法广度无极法禁

微妙捡摄意态伏心就净殃垢消灭行智慧

之便?生死之难絶一切之想就无爲之地

深观所起细察所灭观其所病疗以惠药若

见色利以诫掩目若闻怨恶之言以诫塞耳

若食甘香之羙以诫度口若愿想财寳放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