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篇一千言章
第一章二百五十二言
元中有神神之又神吾不知其神神中有元
元之又元吾不知其元元神和合道法自然
吾不知其自然
元神眞道皆从妙出五而一一而五故元
中有神神中有元方其爲神也不自知其
神方其爲元也不自知其元元神和合亦
且不知其和合故虽自然亦且不知其然
左动石应右动左应呼之岀之吸之入之逺
之又逺一之又一神用神一用一吾不知其
用吾曰无爲吾非无爲本不知其用应之者
静神之道
道无所不在充满六合包合虚空苟执其
机则无所不应如抚宫宫动抚角角起盖
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故左动则右应右动
则左应呼而出之还复吸之吸而入之还
复呼之以爲近耶逺之又逺以爲多耶一
之又一是之谓神虽全於神吾且不知其
用使神用神神神更用则神不知神使一
用一一一更用则一不知一如汞走盘中
一一自圆无使之者故吾曰无爲如此则
虽无爲非无我我不知其用应之者静是
谓神之道
妙元生神吾不知之生吾所谓至生至妙生
妙妙由妙生自生之道吾元言於妙生不可
穷无复得其始吾能知其巳
自妙元降而生神吾不知神之生盖守妙
体元神神自生吾不知其生是谓三生至
生者神生於妙生不可穷旣不可穷则无
得其始无得其始则不见其巳虽不见巳
至妙施而寂还归於妙有若巳者非实巳
也吾能知其巳旣知其巳可复使之起矣
左动左应吾不在左右动右应吾不在右呼
之出之吾不在外吸之入之吾不在内吾始
从而应之巳失吾矣吾所应运守乎大方之
本故无方吾所应变立乎大象之首故无体
左动左应而吾不在左右动右应而吾不
在右则动非我应亦非我呼而出之不知
有我之岀吸而入之不知有我之入盖我
无所不在楞严所谓性空眞火周遍法界
譬如手执阳燧求火於日一虚执镜一处
火生遍世界执遍世界起人固知其有左
有右有呼有吸而不知无所不在殆将无
应无动无出无入若纎毫有应之之心则
役於物之不暇又安知吾之爲吾哉唯吾
守乎大方以应运故其运无方吾唯立乎
无象以应变故其象无体外无方内无髓
非天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哉
吾常变化吾不知其变化吾始一於元中吾
方三化至眞与吾爲一一非一吾用与不用
吾不知其动静神之又神
神之生於元妙之中如云出山须臾之间
变态横生而云未甞自知也吾体於妙一
化於元再化於神三化於眞虽三化而未
甞不一一亦三三亦一用与不用无不皆
化故动亦神静亦神神之又神
第二章三十三言
妙元神一七九三隂阳天地日月土木火金
水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神在无无之元
妙至元渉於象至神渉於数故元篇言苍
素彤龄之象神篇言一七九三之数揆之
河图则一爲下九爲上三爲左七爲右验
之天数则始青得九阳爲木丹光得三阳
爲火素灵得七阳爲金玄上得一阳爲水
皆一七九三之数分布於四方在隂阳爲
气数在天地爲运数在日月爲交数在五
行爲用数庄子曰道与一爲二二与一爲
三自此以徃巧历不能知其数夫自无通
有而至於三而况自有适有乎若以庄子
言之则自有妙之名而三巳具况自妙而
元自元而神则巧暦巳不能筭故自一而
二自二而三三而又三出至於不可腾数
唯神虽散而千万渉於数而非数故曰无
无之元谓之一且不可得而况於三乎
第三章一百二言
天地元合隂阳元交日月元抱三元混无万
象无有是谓元根
元根於无天地非元不合隂阳非元不交
日月非元不明抱者含元着明之谓也
吾元始於初爲神之灵神生虚无虚而不屈
吾曰太元之神初孰能虚无以生神初神初
妙一吾始生妙无虚虚
神者生於妙无元始之中虚而不屈动而
愈岀皆其自然无作之者故太元之神初
孰能虚言虚非能可造也本於至无而生
至神唯本初之神与本初之妙合而至用
故曰一吾始生神虽生矣妙无虚虚
元虚太元之眞虚太一因其初元始太一之
有无神合於太虚太虚元元之神出入於妙
元
元虚之元爲眞虚虽太一亦因之元始太
一妙有妙无必合於元虚之虚而後爲至
故太虚爲元元之神神全则有出有入虽
有出入其迹不胶故曰妙元
第四章八言
天地生神神生天地
神者妙万物而爲言故虚亦有神实亦有
神虚者神之本实者神之含物之未生神
潜於虚物之旣生神潜於有神亦资有以
生故曰天地生神有亦资神以立故曰神
生天地
第五章一百四十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