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原名刘水生。
乃是刘茂文的五子。
不过,刘水年生出生之后的第五年,其母就因病去世,刘茂文无力抚养家中这么多孩子,所以在刘水生五岁那年,就被送了人。
刘安平听说,当时要送人的除了刘水生之外,还有刘洛生也本该是要送人的。
不过,因为刘洛生已经九岁了,最终刘洛生没有被送成,只把刘水生送了人。
刘水生被送的那户人家,离山水村不远,就在隔壁的东里公社。
刘安平的升学宴,刘安平能请郭鹏来,其实说来也简单。
那就是刘安平家与自己的这个五叔关系还算是可以,而且郭鹏也没有老宅那边人的心思。
打小就被送走了,这心思自然也不可能遗传老宅那边人的心思。
况且,郭鹏虽说是刘茂文最小的儿子,但郭鹏却是从来不跟老宅那边来往,倒是跟刘安平家走的挺近的。
当然,这个近倒也没达到真正叔侄的这层关系,仅仅只是当个亲戚一样在走,毕竟,刘水生现在可不姓刘,而是姓郭。
“安平,你去京城读书的费用可够了。你昨天打电话通知我过来吃你的升学宴后,我就给你准备了二百块钱。这钱虽然不多,但也算是五叔对你的一点心意,你好好收着。如果不够,五叔回家再去给你拿点。”郭鹏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二十张大团结,塞到刘安平的手中。
刘安平愣了愣。
他实属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五叔,会给自己二百块钱。
不过,刘安平一想到郭鹏家里的条件后,也就释然了。
郭家条件非常好。
郭鹏现在的这个养父,乃是东里公社的一个干部,养母是一个小学老师。
因为夫妻二人没有生育能力,才收养了郭鹏。
家里就郭鹏这么一个孩子,哪怕不是亲生的,但这二十多年以来,早就当成了亲儿子养。
毕竟,养老送终,传宗接代的这种事情,在当下这个时代,可以说深入骨髓。
郭鹏父母心疼自己这个儿子,拿二百块钱给他送给刘安平,这也让刘安平看出来,郭鹏在郭家应该过得非常好。
要不然,谁随随便便拿二百块钱送人啊。
刘安平赶紧把那二十张大团结退了回去,开心的说道:“五叔,我上大学又不用学费,而且学校每个月还有补贴,根本花不了多少钱的。况且,我家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这钱,五叔你先拿回去。如果我实在缺钱了,到时候再向五叔你借。”
郭鹏惊讶的看着刘安平。
安平家难道真的跟我听说的那样,真的不缺钱了?
听说,他家还建了新房。
郭鹏心里想着前段时间听到的传闻,又看了看刘安平坚定的眼神,最后把钱收了起来。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五叔就先替你存着。等你哪天需要钱了,再跟五叔说一声。”
刘安平点了点头,感激的谢过。
宴席从中午十二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半才结束。
随着筵席一结束,刘安平带着堂叔几人,提着早就准备好的东西,开始送客。
“肖老师,钟老师,吴老师,感谢你们能来,这些东西不值什么钱,你们可别跟我客气。”刘安平拎着装有麦乳精,红糖,罐头等物的网袋,一袋一袋的强行递到三名任课老师的手里。
几名老师呵呵的笑着,“建国,你看看,安平都开始学会这么一套了,我们不要还不行。”
黄建国一脸笑容的看着,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最后,到了黄建国。
刘安平依着黄建军代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送的礼钱,刘安平把准备好的东西西,放到拖拉机上,“黄老师,郑校长他们没空来,所以我只能托你帮我把这些回礼送过去了。”
“安平,你也是的。他们不来是因为太忙了,实在是抽不出空出来。这礼,就算了吧。”
黄建国看着这么多的回礼,心里替刘安平家心疼不已。
学校里的领导和老师虽没空来,但托黄建国带的礼钱却只有五块、十块的。
但刘安平的回礼,却已经超出了这个礼钱。
刘安平看着黄建国,摇了摇头,“黄老师,别的就不说了,这三年里,我可没少麻烦你们,也没少麻烦学校。况且,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嘛。”
黄建国笑着摇了摇头,没再说话了。
最后,刘安平把车钱交给拖拉机师傅,目送着黄建国他们离去。
没一会儿。
刘安平又送走了公社初中的一些老师,以及三爷等人。
最后,又送走了郭鹏这个五叔。
到了傍晚。
三大家子又聚在一块,吃着中午剩下的菜,说着刘安平去京城读书后的事情。
直到晚上九点。
刘安平才把二爷一家送走。
不过,在二爷家走时,刘安平照样要回礼,东西都是一样的,但刘安平却送了三袋东西,外加中午剩下的不少剩菜。
刘茂武推脱不要,但刘安平强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