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

第1章 臧文仲1(1 / 1)

与别人介绍自己时,我会这样介绍:

臧文仲,姬姓,臧氏,名辰。

我看着眼前这惬意的晒太阳的猫咪,心想,我已经服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位国君了。

在我们鲁国,一向奉行民无终贱。

……

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

生活奢侈,而奢侈就不会体恤贫困,贫困者得不到体恤,那么忧患必然会降临,如果是这样必然会危及自身。

……

所以我常常挖掘一下周围有哪些人才。

那天,我推荐一个匠师于鲁庄公见面。

匠师庆言于公曰:

匠师庆对庄公说:

“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

“我听说先王国公中那些创基立业的圣人,

遗后之人法,

给后代人遗留下典法,

使无陷于恶。

使之不致陷于邪恶,

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

为的是让后代光大前人的美名,

使长监于世,

并一直引以为鉴,

故能摄固不解以久。

所以他们的业绩才能保持牢固不懈

而绵延久远。

今先君俭而君侈,

如今,先君桓公节俭而你却奢侈,

令德替矣。”

美德都快要泯灭了。”

公曰:“吾属欲美之。”

庄公说:

“我们做后辈的正是想美化先君啊。”

对曰:“无益于君,

回答说:“这对你没有益处,

而替前之令德,

反而会泯没了先君的美德,

臣故曰庶可已矣。”

所以说这件事情应该停下来。”

公弗听。

庄公没有听从。

嗯,这是一件小事情。

就像曹刿建议鲁庄公不要去如齐观社一样。鲁庄公听不懂。

只是此时听匠人提起鲁桓公的好来,就不禁想起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我开始背诵鲁国的国史。

鲁桓公是鲁国的第十五位国君。

……

十二

公元前769年,鲁孝公去世,其子弗湟继位,是为鲁惠公。

十三

鲁惠公,姬姓,名弗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君主。他为鲁孝公儿子,承袭鲁孝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6年(公元前768年至公元前723年)。

鲁惠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

鲁惠公在位四十六年卒,其夫人曰孟子,无子早卒。晚年,为庶长子公子息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仲子至,见仲子漂亮,自纳之,并立为夫人,生子允(即鲁桓公)并立为太子。因太子年幼,鲁惠公死后由庶长子息姑摄政,即鲁隐公。

周平王年间,鲁惠公曾向平王请郊庙之礼,平王派史角去鲁国,鲁惠公才作罢。

十四

鲁隐公,名息姑,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谥号。惠公死时太子允还年幼,于是隐公代掌国君之位,后为桓公所弑。

十五

鲁桓公(前729年-前694年),姬姓,名允,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

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鲁隐公被杀后,正式即位,迎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

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后,被齐国公子姜彭生杀死,谥号为桓。

十六

鲁庄公(前706年10月5日出生),姬姓,名同,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任君主(前693年即位),鲁桓公姬允与正妻文姜的嫡长子。

……

回忆完这鲁庄公和鲁恒公后,我就又不知如何是好了。这混乱的局面。

鲁庄公死后,鲁庄公的庶子鲁君子斑继位2个月。

鲁君子斑死后,鲁庄公的庶子启继位2年。

鲁闵公启死后,鲁庄公的庶子申继位,是为鲁僖公。

……

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

晋文公削减曹国的封地,

将其分给各诸侯国。

僖公使臧文仲往,

鲁僖公派我前去受领。

宿于重馆,

我途中住在了重邑的馆舍。

重馆人告曰:

馆舍的看守人对我说:

“晋始伯而欲固诸侯,

“晋国刚刚称霸,想加固诸侯对它的信服,

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

所以削减得罪霸主的曹国土地

分给给个诸侯。

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

诸侯无不希望分到土地,

一定会争先恐后地亲近晋国。

晋不以固班,

晋国未必按照诸侯间

原来的等级次序来分配,

亦必亲先者,

一定会给先去的人占便宜,

吾子不可以不速行。

您不能不火速前去。

鲁之班长而又先,

鲁国按等级次序本来就排在前面,

又抢先到达,

诸侯其谁望之?

诸侯谁还敢企望同鲁国相比呢?

若少安,

倘若您稍稍歇息,

恐无及也。”

从之,

我听从了看守人的建议,

获地于诸侯为多。

果然在诸侯中所分得的土地最多。

反,既复命,

我回到鲁国复命后,

为之请曰:

为看守人请功说:

“地之多也,

“土地分得这么多,

重馆人之力也。

是重邑馆舍看守人的功劳啊。

臣闻之曰:

我听说:

‘善有章,

‘一个人的善德彰明昭着,

虽贱赏也;

即使身分低下,也应该给予奖赏;

恶有衅,

一个人的恶行得到证实,

虽贵罚也。’

即使地位高贵也应该给予惩罚。’

今一言而辟境,

现在由于看守人的一句话

而扩大了国家的疆土,

其章大矣,

他的功劳再明显不过,

请赏之。”

请国君奖赏他。”

乃出而爵之。

僖公于是把这个看守人从仆隶中提拔出来,赏赐给他大夫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