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微异谈

第10章 诗画无意成谶言,和尚施法醒痴人(1 / 1)

【诗画定前缘】——

世间诸事,冥冥之中似有定数,历经种种,我对此深信不疑。回溯至乾隆戊子年的那个春天,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蓬勃的生机。一日,好友兴致勃勃地携来一幅《蕃骑射猎图》,恳请我为其题诗。

展开画卷,但见白草连天,无边无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草丛间野兽膘肥体壮,正悠然觅食。画中蕃人英姿飒爽,挽着强弓,胯下骏马四蹄生风,如离弦之箭般飞驰,那气势,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纳入掌控。我凝视良久,灵感泉涌,挥毫泼墨,写下“白草粘天野兽肥,弯弧爱尔马如飞。何当快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彼时,不过是沉浸在画作意境中,随性而发,丝毫未曾料到,这几句诗竟如神秘的谶语,悄然为我之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伏笔。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瞬到了这一年的八月。命运的巨轮毫无征兆地开始转动,一纸调令,竟将我派往遥远的西域从军。当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呆立当场,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春天所题的那首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惶惑,难道一切真的早已注定?

回想起往昔,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董文恪先生与我情谊深厚,曾精心为我绘制了一幅《秋林觅句图》。画里秋意正浓,霜叶似火,在秋风中簌簌作响,一位文人雅士漫步于秋林之间,或驻足沉思,或举目远眺,似在寻觅灵感,酝酿诗句。那意境,清幽而深远,我对这幅画爱不释手,时常拿出来细细品鉴。

谁能想到,多年后我来到乌鲁木齐。一日闲暇,信步城西,竟踏入一片令人惊叹的深林。老木参天,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抬眼望去,古木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尽头,这片深林竟绵延数十里之广。更让我惊讶的是,林中一座亭子静静伫立,走近一看,匾额上题着“秀野”二字,乃是前将军伍公弥泰所建。

我缓缓步入亭中,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相伴。举目四望,眼前之景与多年前董文恪先生所绘的《秋林觅句图》竟如此相似,仿佛时光倒流,我置身画中。刹那间,过往的种种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与玄妙。

乾隆辛卯年,我结束了在西域的征程,回到京城。闲暇之余,再次端详那幅《秋林觅句图》,又回想起在西域的种种经历,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我研墨铺纸,提笔写下一首绝句:“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谁知早作西行谶,老木寒云秀野亭。”霜后的树叶微微泛黄,青色的石头在旁相伴,我独自吟诗,感叹自己在西域时的孤独。谁能料到,当年那些看似平常的画面和诗句,早已成了我西行的预言。如今想来,老木、寒云、秀野亭,一切都像是命运精心安排的一场奇妙邂逅,让人不得不相信,万事皆有前定。

【邪念书生劫】——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交河苏吏部次公的府邸迎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这和尚身着一袭灰色僧袍,手持禅杖,面容清癯却目光炯炯,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苏府众人听闻和尚擅长幻术,纷纷好奇不已,一时间,府邸里弥漫着期待与兴奋的氛围。

苏吏部热情地接待了和尚,设宴款待。席间,和尚为众人展示了他神奇的幻术。只见他随手从地上捧起一把泥土,双手飞速地揉搓、塑形,眨眼间,一头栩栩如生的泥猪便出现在他掌心。众人正惊叹于和尚的手艺,和尚却不慌不忙,双唇微启,念起了旁人听不懂的咒语。随着咒语声,那泥猪竟像是被注入了生命一般,先是微微颤动,接着缓缓地蠕动起来。众人惊呼声此起彼伏,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神奇的瞬间。

和尚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再次念咒,声音愈发高亢。这一次,泥猪发出了“哼哼”的叫声,那声音虽带着几分泥土的沉闷,却又无比真实,仿佛真的有一头小猪在众人面前欢快地叫着。还没等大家从这奇妙的声响中回过神来,和尚的咒语第三次响起,泥猪后腿一蹬,竟真的跃了起来,在地上欢快地跑了几步,然后稳稳地停住。

众人拍手叫绝,苏吏部更是赞不绝口,当即吩咐厨师将这神奇的泥猪烹制成菜肴,用来招待宾客。然而,当大家满怀期待地品尝时,却发现这猪肉的味道实在是差强人意,肉质干涩,毫无鲜美之感。可奇怪的是,众人还是强忍着吃了下去。可没过多久,宾客们纷纷感到胃部一阵翻江倒海,紧接着,开始呕吐起来。令人震惊的是,吐出来的竟然全是泥巴。一时间,宴会上一片混乱,众人面面相觑,对和尚的幻术既惊叹又感到些许恐惧。

当晚,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因突降大雨,被苏吏部留在家中过夜。读书人对和尚的幻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听闻《太平广记》中那些神奇的法术故事后,心中更是痒痒。半夜时分,他悄悄来到和尚的房间,关上房门,满脸期待又略带羞涩地向和尚打听:“大师,我曾在《太平广记》里看到,有术士念咒把一片瓦交给别人,那人用瓦片划墙,墙立刻打开,就能偷偷进入别人的闺房。不知大师您的法术能否做到这般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