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推开省体操队训练馆的铁门时,一股混合着汗水和霉味的潮热空气扑面而来。墙上的"拼搏进取"标语已经褪色,角落里堆着几个漏气的体操垫,像被遗弃的破旧玩偶。十几个穿着补丁训练服的小队员正在平衡木上重复基础动作,其中一个瘦得像竹竿的女孩膝盖上绑着厚厚的绷带,每完成一次跳跃,绷带就渗出一点新鲜的血迹。
"落地姿势不对。"教练老马嘶哑着嗓子喊道,手里的竹竿"啪"地打在女孩小腿上,"再来二十次!"
周雅的相机快门声在空旷的场馆里格外清脆。她蹲在双杠边上,镜头对准一个正在练习吊环的男孩——男孩的掌心布满血泡,缠在铁环上的绷带已经被血浸透成褐色。
"他们队服上的补丁,"周雅低声对陈志远说,"比我爷爷抗战时的军装还多。"
更衣室里,队员们正排队等队医用红药水处理伤口。陈志远看见那个膝盖流血的女孩偷偷把半瓶药水倒进空眼药水瓶里。"省着下周用,"她对同伴解释,"医务室说经费用完了。"
衣柜门吱呀作响,露出里面发霉的饭盒和干瘪的橘子皮。墙上贴着的世锦赛海报已经泛黄,海报上的体操明星正对着满室窘迫微笑。
"我们不缺苦练的精神!"教练老马把搪瓷缸砸在办公桌上,茶渍溅到去年的全省亚军奖状上,"缺的是绷带!是镁粉!是能保护关节的好垫子!"
他拉开抽屉,里面躺着三封没拆的国际邀请函:"德国公开赛、法国杯、瑞士挑战赛——全他妈因为装备不达标去不成!"
回程的车上,周雅一直没说话。直到路过体校门口的小卖部,她突然让司机停车。货架上摆着几盒印着日本字的体操绷带,标价相当于队员半个月的伙食费。周雅掏出记者证:"请问最近有体操队的人来买过这个吗?"
"有个小丫头每月来一次,"老板娘磕着瓜子,"每次都只买半卷,说凑钱给师弟买护腕。"
当夜,远航集团的会议室灯火通明。楚明月展示的新队服设计图被投影在墙上——火红色的面料上流动着金色暗纹,像燃烧的凤凰羽毛。
"面料用航天保温材料改良的,"她手指划过3D效果图,"膝盖和肘部加装隐形缓冲垫。"
张建军提出的器材方案更震撼:可调节重量的智能杠铃、带压力传感器的平衡木、甚至还有能记录空中转体角度的电子吊环。财务总监老周刚要皱眉,陈志远已经把年度预算表翻到最后一页:"从我的董事长特别经费里出。"
签约仪式定在省体育局的老礼堂。当礼仪小姐掀开蒙着新装备的红绸时,台下的小队员们发出整齐的抽气声。那个膝盖受伤的女孩偷偷摸了下垫子,又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厚的训练垫。
"不止是赞助。"陈志远对着麦克风说,"所有国际赛事差旅费,远航全包。"
掌声中,周雅发现教练老马在抹眼睛。老马身后挂着幅老照片:1981年全国锦标赛,年轻的他和队友们站在领奖台上,运动服胸口印着早已倒闭的"向阳纺织厂"。
变故发生在赞助后的第三周。陈志远接到体操队领队的紧急电话,说体育局叫停了所有新装备使用,理由是"未经招标采购流程"。更蹊跷的是,当天下午就有记者发文质疑远航"借体育营销逃税"。
"赵建国女婿是体育用品代理商。"周雅把调查报告拍在桌上,"他们代理的进口器械报价是我们的三倍!"
训练馆又恢复了破旧模样。新装备被锁进仓库,队员们继续在开裂的垫子上翻滚。陈志远站在馆外抽烟时,听见墙根下传来压抑的啜泣——是那个总在加练的瘦高个男孩,他正对着手机视频纠正动作,屏幕那头躺着个插氧气的老人。
"爷爷说能看到我比国际赛......"男孩抹了把脸,"可现在连省选拔赛都......"
月光照在仓库的铁锁上,折射出冷冽的光。陈志远突然掐灭烟头,打电话叫醒了张建军:"我记得咱们给希望小学做过远程教学系统?"
三天后的凌晨,体操队全员被紧急集合哨叫醒。训练馆中央摆着个奇怪的装置:旧平衡木上装着传感器,连着台闪着蓝光的显示器。老马疑惑地按下开关,显示器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正是男孩昨晚练习的成套动作,每个角度都标注着精确到毫米的偏差值。
"这是......"
"退役运动员研发的辅助系统。"陈志远调整着传感器,"体育局管不着教学设备吧?"
小队员们一拥而上,争相尝试这个神奇的"电子教练"。显示器不断弹出提示:"右臂展开度不足3°落地重心偏左5cm",甚至还能模拟国际裁判的打分。瘦高个男孩反复观看世界冠军的动作录像,突然大喊:"我知道差在哪了!"
这场技术游击战持续了整个夏天。每当体育局来检查,新装备就变回"教学试验品";人一走,仓库里的高级垫子又会神秘地出现在训练场。队员们进步神速,连一向严厉的老马都忍不住对周雅感叹:"要是早十年有这些......"
转机出现在全国锦标赛前夕。体育频道突然播出纪录片《追梦人》,镜头扫过补丁队服、渗血的绷带和仓库里落灰的新装备。节目尾声,那个膝盖受伤的女孩对着镜头举起半卷绷带:"我们不要施舍,只想公平竞争的机会。"
舆论瞬间爆炸。第二天清早,体育局局长亲自带着解封令来到训练馆。陈志远注意到他身后跟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赵建国女婿的额头冒着冷汗,手里捧着份赞助补充协议。
秋风吹落梧桐叶时,省体操队穿着火红的新队服出征世锦赛。机场出发厅里,瘦高个男孩突然向陈志远深深鞠躬:"爷爷今早走了......他说终于等到这一天。"
男孩转身时,陈志远看见他背包上别着枚旧徽章——那是二十年前"向阳纺织厂"赞助的老队标。
首场比赛那天,远航集团食堂挤满了看直播的员工。当中国队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计分屏跳出历史最高分。镜头扫过领奖台,队员们队服胸口的远航LOGO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
周雅悄悄按下快门,定格了观众席上泪流满面的老马。他手里攥着块发黄的手帕,上面印着早已倒闭的纺织厂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