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朱元璋再次揉了揉太阳穴。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徐达,那双脚,也很臭。
---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太监跌跌撞撞地冲进殿中,脸色惨白:“陛下!边关急报!北方鞑子大举入侵,已攻破雁门关,前锋直逼太原!”
朱元璋猛地站起,手中的奏折“啪”地摔在案几上。
“什么?!”他的声音如雷霆炸响,震得殿内烛火摇曳。
我正站在门外,听到这消息,心头一紧。小贵子在我耳边低声道:“娘娘,局势恐怕不妙。”
我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走入殿中。
朱元璋的脸色铁青,额头上暴起一道道青筋。他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朕刚刚才将马秀英赶出坤宁宫,怎么这个时候……她竟敢在这个时候……”
我不解地看向他:“陛下,您怀疑此事与马皇后有关?”
朱元璋猛然回头,眼神凌厉:“你说呢?她那双臭脚,连我都受不了,难道就没人能制住她?”
我心中一动,隐隐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这时,又有太监匆匆入殿:“陛下,朝中诸臣已在奉天殿等候,等待陛下主持军机会议。”
朱元璋冷哼一声:“走!”
我跟在他身后,一同前往奉天殿。
---
奉天殿内,气氛凝重。
文武百官早已列席而坐,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调兵遣将,有人则建议先稳住京城局势,更有甚者提出议和。
朱元璋一踏入殿中,所有人立刻肃静。
他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谁愿领兵出征?”
话音刚落,徐达便起身拱手:“臣愿往。”
常遇春也紧随其后:“臣亦愿出战。”
朱元璋点头,但眉头依旧紧锁。
我站在殿侧,见此情形,心中已有计较。
这时,马皇后突然从偏殿走出,脚步沉重,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陛下。”她的声音沙哑,“妇人干政,历来为祸之源。如今边关告急,成穆贵妃却在此指手画脚,莫非是想趁乱夺权?”
她那双裹着巨大绣鞋的脚,在殿中来回踱步,臭气熏天,几乎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捂住口鼻。
我站在原地,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心里却明白,她是故意来搅局的。
果然,她继续冷笑道:“若不是她在后宫搞鬼,怎会引得天灾人祸?”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深,显然也被她那股脚臭熏得头疼。
“够了。”他冷冷开口,“现在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
马皇后却不依不饶:“陛下,臣妾忠心耿耿,可不敢让一个女人牵着鼻子走。”
她张嘴说话间,又是一股腥臭扑面而来——她的口臭,竟然比脚臭还要难闻!
我强忍着不适,心中却越发确定:她一定在暗中策划什么。
---
退朝之后,我回到寝宫,命小贵子召集徐达、刘伯温等人前来议事。
不多时,三人齐聚偏殿。
我开门见山:“敌军来势汹汹,但我有一计,或许可行。”
徐达皱眉:“请娘娘直言。”
我取出一张地图,指着雁门关一带:“敌军虽猛,但他们远道而来,补给线拉得太长。我们可以派轻骑绕道,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再以主力正面迎击,必能取胜。”
刘伯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娘娘所言极是。此举若成,敌军必乱。”
徐达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可行,但需迅速行动。”
我转向陈矩:“你即刻带锦衣卫潜入敌营,务必查明敌军主帅是谁,兵力部署如何。”
陈矩拱手应命:“属下遵旨。”
我继续道:“另外,我们要防备马皇后从中作梗。她今日在朝堂上煽风点火,绝非偶然。”
刘伯温低声提醒:“娘娘小心,马皇后身边的小莲,近日频繁出入前朝旧臣府邸,似乎另有图谋。”
我心中一凛:“看来,她背后的确有人。”
---
当夜,我召见小英,命她调查小莲的行踪。
不久后,小英回报:“娘娘,小莲昨日曾秘密会见一人,正是李善长的心腹。”
我冷笑:“果然如此。”
李善长虽已被贬,但他昔日权势仍在,许多旧臣仍对他忠心耿耿。若是他与马皇后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我当即写下一封密信,命小贵子送交朱元璋。
---
次日清晨,乾清宫内,朱元璋看着我呈上的密信,脸色阴沉。
“李善长……”他咬牙切齿,“朕早该想到,他不会甘心。”
我轻声道:“陛下,若不及早处置,恐生变故。”
朱元璋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好,我会让人盯着他们。”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急报:“陛下!敌军前锋已至太原城下,守军告急!”
朱元璋猛地站起,怒吼道:“传令下去,徐达、常遇春即刻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