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温祭酒看了眼秦朗这边。秦朗旁边的陈源几人瞬间如临大敌,身子都不自觉地紧绷起来。
陈源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飞快地瞥了眼温祭酒,又迅速将目光收回,侧头压低声音对身旁的人说道:“完了完了,祭酒大人这眼神,不会是要问到咱们吧。我这心里直打鼓,前几日偷懒没好好温书,要是真点到我,肯定答不上来啊。”
苏晨的手指不安地揪着衣角,脸上满是担忧之色:“我也是,最近心思都在别的事儿上了,好多课业都没顾得上。这万一被点到,在众人面前出丑可就丢人了。真希望祭酒大人别注意到咱们。”
周恒的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他微微颤抖着声音说:“要不咱们待会儿装作身体不舒服,先离开讲堂吧,躲过这一劫再说。我实在是怕得很,要是答错了,不知道祭酒大人会怎么惩罚。”
陈源瞪了周恒一眼,强忍着紧张,低声斥道:“别瞎出馊主意,在这国子监里,哪能说走就走。咱们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祭酒大人一会别叫到咱们。”
几人正紧张地小声嘀咕着,温祭酒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又停留了片刻,随后缓缓开口。
温祭酒的目光在秦朗身旁的陈源几人身上扫过,缓缓开口:“陈源,你且说说,《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中‘公’字,作何解?”
陈源心中一紧,慌忙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回祭酒大人,这‘公’字,乃公正、公平之意。大道施行之时,天下是众人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能之人来治理,讲求诚信,追求和睦。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并非想据为己有;力气,人们憎恨自己不用在公共事务上。如此,方能实现天下为公之景。”
温祭酒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答得尚可,坐下吧。”
陈源松了一口气,缓缓坐下。
这时,温祭酒又看向苏晨,开口道:“苏晨,你说说,‘公’在当今治国理政中,当如何体现?”
苏晨有些紧张,额头上冒出了细汗,他结结巴巴地说道:“祭……祭酒大人,当今治国理政中,‘公’应体现在……体现在官员公正执法,不偏不倚,对待百姓一视同仁。还有……还有分配资源时,尽量公平合理,让百姓都能受益。”
温祭酒微微皱眉,神色稍显严肃:“回答得有些勉强,道理是对的,但不够深入,下去再好好思考领悟。坐下吧。”
苏晨红着脸,急忙坐下。
接着,温祭酒的目光落在了周恒身上:“周恒,你且说说,若要实现‘天下为公’,学子们当肩负起怎样的责任?”
周恒站起来,双腿微微颤抖,他努力组织着语言:“回祭酒大人,学子们应努力学习,增长才学,培养品德。将来为官,要一心为公,为百姓谋福祉,不谋私利。还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更多人明白‘天下为公’的道理。”
温祭酒微微颔首:“答得还算中规中矩,坐下吧。希望你们都能将这些经义好好领悟,不仅要知晓,更要践行。”
陈源几人连忙应是,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日后定要更加用心学习,以免再在众人面前出丑。
而后,温祭酒的目光落在了秦朗身上,微微眯起眼睛,饶有兴致地说道:“秦朗,吾闻你平日里好学深思,颇有见解。今吾问你,《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句深意,你且细细说来。”
秦朗闻言,不慌不忙地起身,整了整衣衫,向温祭酒恭敬一揖,而后神色庄重地开口道:“夫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乃治国之至理。民,乃国家之根基,如树之有根,水之有源。根基稳固,树木方能枝繁叶茂;水源充足,河流方能奔腾不息。国家亦是如此,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则人心归附,国家自然安宁。”
“古之贤君,皆明此理。如尧、舜、禹,以民为念,施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故而天下大治,百姓爱戴。反之,若君主暴虐,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则国家危矣。如夏桀、商纣,荒淫无道,残虐百姓,最终导致民心尽失,国破家亡。”
“当今圣上,心怀天下,以民为本,广施德政,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吾等身为国子监学子,日后若为官,当以古之贤君为榜样,心系百姓,为民谋福祉,如此,方能不负圣上之期望,不负百姓之信任。”
秦朗说罢,再次向温祭酒行礼。
温祭酒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秦朗,答得甚好。既有对经义的深刻理解,又能联系古今,以史为鉴,足见你平日用心。坐下罢。”
讲堂内,其他学子纷纷向秦朗投来钦佩的目光,秦朗则谦逊地微微颔首,而后缓缓坐下,继续聆听温祭酒的教诲。
温祭酒扫视了一圈堂内神色各异的学子们,清了清嗓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郑重与期待,缓缓开口道:“今日考校,旨在督促诸君用心向学。而此刻,吾有一事要宣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