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结束的第二天清晨,阳光还没完全爬上玻璃厂办公楼的窗台,刘好仃已经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捏着一杯刚泡好的浓茶。桌上堆满了打印出来的客户名单、订单预览表和市场反馈汇总单,像极了当年车间里那些待检的样品堆。
“老大,邮件炸了。”小李推门进来,手里举着平板,“从昨晚到现在,我们收到了超过一百封来自不同国家的咨询邮件。”
“哦?”刘好仃抬头,眉毛一挑,“国外的?”
“对,德国、日本、新加坡都有,还有几个东南亚的小国。”小李语气兴奋,“他们问得还挺细的,有问材料来源的,有问定制服务的,还有一家直接问能不能参观工厂。”
刘好仃笑了笑,把茶杯放下,“那就安排人接待吧,先回个欢迎函,再附上我们的产品手册。”
“英文版的还没整理完呢。”小李有点不好意思。
“那就加个班。”刘好仃说得很轻巧,“你现在去仓库那边看看,有没有多余的展示样品,准备打包寄出去。”
“是!”小李转身就要走。
“等等。”刘好仃叫住他,“顺便通知客服组,今天开始,设一个国际专线,专门处理海外客户的咨询。”
“明白!”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窗外传来机器运转的声音,那是早班的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刘好仃看着电脑屏幕上的订单数据,眉头微皱。
“访问量太大,系统卡住了。”他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拿起电话拨给技术组。
“老王,你那边还能撑得住吗?”
“能撑住,但建议赶紧扩容服务器。”电话那头传来敲键盘的声音,“现在每分钟都有新订单进系统,后台都快爆了。”
“行,我这就让财务那边申请预算。”刘好仃挂掉电话,转手又拨给了厂长。
不到一个小时,整个玻璃厂就进入了一种忙碌而有序的状态。生产线上开始清点库存,仓库里多了几组临时打包人员,连平时负责质检的小张都被拉来帮忙贴标签。
“这感觉,像是过年提前发红包一样。”小张一边贴一边笑,“大家走路都带风。”
“可不是嘛。”旁边的同事回应,“听说这次海外订单占大头,咱们厂都要走向世界了。”
刘好仃站在走廊尽头,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洋洋的。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往会议室走去。那里,一场关于客户反馈的内部会议正等着他主持。
“各位辛苦了。”刘好仃走进去,先把一份资料放在桌上,“这是我们这两天收集到的首批客户反馈,虽然还不全,但已经能看出一些趋势。”
“我这边有个问题。”一名年轻的销售员举起手,“有些客户试用了产品之后,迟迟不给我们回复,怎么办?”
“这是正常现象。”刘好仃点头,“我们要做的不是催促,而是主动出击。”
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一份详细的跟进计划:“第一,安排专人一对一联系客户;第二,提供免费样品和技术支持;第三,定期发送产品优化报告,保持沟通热度。”
“听起来像是追女朋友啊。”有人小声嘀咕。
“那也得认真追。”刘好仃笑着接话,“咱们的产品不是靠一次推销就能卖出去的,它需要时间,需要信任。”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
“另外,”刘好仃继续道,“我注意到有一份来自马来西亚的反馈提到‘抗高温性能突出’,这跟我们在测试时的数据吻合。接下来,我们可以针对东南亚市场做一些定制化调整。”
“比如?”有人问。
“比如优化包装方式,增加隔热层设计。”刘好仃翻到一页PPT,“或者推出更耐热的型号,满足当地客户需求。”
“明白了。”记录员迅速记下重点。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走出会议室,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Lucas工业那位代表。
“您好。”对方伸出手,“我是德国Lucas工业的采购主管,上次在发布会上见过您。”
“记得。”刘好仃握手,“您今天是来确认样品情况的?”
“是的。”Lucas点头,“我们试用了你们的新材料,性能不错,但我们想了解它的原材料来源。”
“这个没问题。”刘好仃示意他坐下,“我们用的是国内几家大型供应商提供的基础原料,经过我们自己的工艺改良后,才达到目前的性能指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长期合作,可以考虑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Lucas问得很直接。
“当然。”刘好仃点头,“只要贵公司有需求,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合作模式。”
Lucas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我会尽快提交报告,争取早日签署正式合同。”
送走了Lucas,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没多久,手机就响了。
是厂长打来的。
“老刘,好消息!”厂长语气激动,“我们首周的销售数据出来了,比预期高出30%,其中海外订单占比42%。”
“干得不错。”刘好仃嘴角一扬。
“而且,有几个国际媒体要采访你,说是要写一篇关于‘普通工人带领团队打造国际产品的报道’。”
“那就安排吧。”刘好仃想了想,“不过别搞得太高调,咱还是低调做事。”
挂掉电话后,他翻开笔记本,在“下一步:国际市场反馈收集”的下方,又添了一句:
“海外市场初步认可,需持续跟进并优化服务。”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柔和的光晕。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忙碌的生产线和来往的物流车辆,心中升起一种踏实的满足感。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