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时,刘好仃还在整理手里的调研报告。小张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嘀咕:“这一圈跑下来,感觉脑袋都快炸了。”
“别急。”刘好仃把文件夹合上,笑着说道,“等咱们把这些需求整合成方案,就能让厂里真正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了。”
他们刚走出机场,手机就响了起来。是厂里打来的。
“刘哥,领导那边问咱们定制化方案的进度。”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点急,“说他们想早点看到初步框架。”
刘好仃看了眼手表,眉头一挑:“这才刚落地,消息倒是比我们还快。”
小张叹了口气:“现在信息传播比光速还快,咱也别吐槽了,赶紧回去吧。”
回到工厂会议室时,团队成员已经陆续到齐,一个个神情复杂,像是一群刚从考场出来的学生。
“各位辛苦了。”刘好仃坐下来,环顾一圈,“这趟调研大家都收获不小,现在咱们的任务就是——把这堆‘乱麻’理成一张清晰的地图。”
“问题是,这张地图太大了。”有人开口,“非洲要实用工具、东南亚想要性价比、北欧又强调环保和简约设计……我们到底该先从哪下手?”
“对啊,时间也不够。”另一个成员附和,“一周内拿出方案,听起来像是在讲笑话。”
刘好仃笑了笑,没急着反驳:“你们说得没错,问题确实很多,但正因为问题多,才说明市场机会也大。”
他拿起白板笔,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金字塔结构:“我们可以把所有需求分成三类:核心需求、可调整项、文化偏好。”
接着,他指着金字塔最底层:“比如非洲客户提到的实用性,这是核心,必须满足;东南亚的价格敏感度属于可调整项,可以通过产品分级来解决;至于北欧的颜色偏好、包装风格这些,属于文化层面的细节,可以作为优化点。”
“这样分类之后,我们就知道哪些是不能妥协的,哪些是可以灵活处理的。”他顿了顿,“接下来,大家轮流发言,说说自己负责的区域,有哪些关键点需要优先考虑。”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下午,中间喝了两壶茶,吃了三盘水果,终于把各地区的重点需求梳理清楚。
“有个事我刚才听你说起过。”刘好仃突然看向一位年轻成员,“你提到某个国家对颜色有特别讲究?”
对方点点头:“是的,那个国家认为红色代表好运,蓝色则象征权威。如果我们能在产品外观或包装上加入这些元素,可能会更受欢迎。”
“这个点很好。”刘好仃记了下来,“回头安排设计组做个样品看看效果。”
会议结束时,窗外天色已晚,但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今天只是个开始。”刘好仃站起来拍了拍手,“接下来,咱们分头行动,技术组负责改进工艺,采购组联系原材料,市场组继续跟进客户需求反馈。两周后,我们必须交出一份完整的定制化方案。”
散会后,小张凑过来问:“刘哥,你觉得我们真能按时完成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刘好仃笑着说,“再说,咱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二天一大早,刘好仃就带着技术骨干们进了实验室。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他对技术人员说,“要在现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一个工程师皱眉道:“有些地方的要求,现有的设备根本达不到。”
“那就动脑筋想办法。”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你们不是常说,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只有还没找到的思路吗?”
技术组开始加班加点地试验各种可能性。有的尝试调整玻璃成分比例,有的研究新型涂层工艺,还有的在琢磨如何简化生产流程以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刘好仃亲自打电话联系了几家原材料供应商。
“这批材料什么时候能到?”他在电话里问。
“最快也要半个月。”对方回答,“而且现在订单排得比较满,除非你们愿意预付一部分定金。”
“预付款没问题。”刘好仃毫不犹豫地说,“只要能确保供货稳定。”
挂掉电话后,他坐在办公室里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拨通了财务部的号码。
“老李,最近资金流紧张不?”
“怎么,又要花钱?”电话那头传来笑骂声,“你这老头子,一开口准没好事。”
“这次是真的有事。”刘好仃认真地说,“我们需要提前支付一笔原材料的预付款,否则后续生产可能受影响。”
“行吧。”对方叹了口气,“不过你得给我一个合理的预算计划。”
“放心,我已经列好了。”刘好仃笑了笑,“等我把方案做完,第一时间发给你。”
几天后,各个专项小组陆续汇报进展。
有的已经完成了初步试验,准备进入小批量试产;有的还在攻坚阶段,遇到了一些瓶颈。
“没关系。”刘好仃听完汇报后说,“咱们每天开一次进度会,有问题当场解决。实在卡住的,其他小组可以帮忙一起想办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