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第103章 弘武帝闻言陷入沉思(1 / 1)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三月初一。

凉州城内七里十万家,胡 ** 奏着琵琶,曲调悲凉动人心弦。

风声萧瑟,夜色漫长,河西幕府中有不少旧友。

故人分别已有数载,如今在花门楼前看到秋草,怎能甘于贫贱至老,一声大笑又有几回?与故人相遇,唯有痛饮方能尽兴。

雁门关地势险要,是大乾朝的重要关卡之一,它的险峻之处在于它与其他关隘相互依存。

雁门山横亘东西,与宁武关、偏头关共同构成了大乾的外三关,山脊长城连绵蜿蜒,守护着山西南北的战略缓冲地带。

此地山势陡峭,阻断了草原通往大乾的重要通道。

今日,雁门关外聚集了数以万计的蒙古铁骑,将关隘围得密不透风。

城墙上一片狼藉,平西侯立于高处,凝视着蒙古大军,面色凝重。

昨晚城内竟有人意图开城投降,幸亏部署的暗线及时察觉,经过激烈搏杀,虽损失近三万兵力,总算将敌人击退。

想起昨夜的危机,平西侯仍心有余悸。

若非成功守城,不仅他自己性命难保,就连神京城的家人也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他沉声道:“可有查明叛徒的身份?张康为何暗通敌军?”

身后一位将领答道:“侯爷,张康已死,随行士兵也在混战中丧生,目前无从取证。

奇怪的是,此人一向追随我们,未见任何异状。

或许……”

平西侯摆手制止了他,说:“没有确凿证据就莫要妄加猜测,以免自乱阵脚。

如今城内仅剩十七万兵马,难以抵挡外部的蒙古铁骑。

按照当前的攻势,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可曾派人向神京求援?”

将领拱手回禀:“侯爷放心,我已按您的指示派专人连夜赶赴神京报信,相信不久便会抵达。"

平西侯点点头:“如此甚好,只要援军能到,蒙古人便无法攻破雁门关!”

皇城内,大明宫养心殿中,弘武帝阅完平西侯的奏章递给张廷玉等阁臣和军机大臣,眉头紧锁道:“诸位有何看法?”

张廷玉出列奏道:“陛下,雁门关至关重要,这次有人勾结外敌,导致险情频发,恳请严惩主谋。"

陈廷敬附和道:“张相所言极是,眼下最紧迫的任务便是火速增援雁门关,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弘武帝听后微微颔首,眼下最紧迫之事便是派遣援军。

雁门关的驻军数量不明,而蒙古大军气势汹汹,具体兵力无人知晓。

他转头问几位军机大臣的意见:“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李泰率先开口:“陛下,当前应派遣一位将领率兵增援。

雁门关地势险要,若兵力不足,恐难以持久坚守。"邓达亦附和赞同。

王伦上前一步说道:“陛下,雁门关易守难攻,只需派援军即可化解危机。

蒙古人不擅长攻城战,不足为惧。

末将愿领军前往。"

牛继宗随之行礼道:“臣也愿意前往!”

弘武帝欣慰地点点头,正欲说话时,李泰又道:“陛下,微臣也愿前往。

此役可能是微臣最后一次为大乾效力,恳请陛下批准。"

邓达亦表示:“陛下,臣愿一同前往。"

弘武帝略作沉吟,心想李泰身为元兴时期的功臣,军中威信极高,让他同行自己可以放心一些。

于是说道:“那就辛苦爱卿了,不过鉴于爱卿年事已高,朕会让王伦辅佐您。"

李泰心中暗自苦笑,果然这位能隐忍多年的 ** ,在关键时刻依旧不忘权衡各方势力。"臣遵旨,但还有一事相求。"

弘武帝温和地说:“爱卿直言无妨,朕定尽力满足。"

李泰心中一喜,继续说道:“陛下,恳请调宁侯入军。

听说宁侯在北辽作战英勇无比,正是对抗蒙古人的绝佳人选。"

弘武帝闻言陷入沉思。

他清楚贾环与李泰之间的恩怨,若将贾环调至李泰麾下,难免会被利用。

但转念一想,有王伦在场,应该不会发生大的变故。

经过反复考量,最终答应道:“好吧,朕这就调贾环加入军中。"

李泰听罢心中狂喜,即便为此付出代价也值得,遂跪拜谢恩:“多谢陛下。"邓达也面露笑意。

宁国府内,贾环正在与小吉祥嬉戏,晴雯进来通报:“三爷,宫里来了使者,让您即刻进宫。"

贾环随使者来到养心殿,只见殿中只有弘武帝一人。

他行礼道:“臣贾环拜见陛下。"

弘武帝说:“平身吧。

近日雁门关告急,李泰主动请缨出征,唯一的要求是调你到他的军队中效力。

朕知道你们两家积怨已久,本不愿答应此事,但为了国家大局,你也要忍耐一下。

况且王伦会担任副帅,李泰也不敢对你下手。"

贾环听后苦笑着想,李泰调他入军的目的谁都明白,虽然皇帝尽力安抚,但他心中仍感悲凉。

然而此时不是多想的时候,他俯身说道:“臣愿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