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枭雄

第34章 凯旋余温与北疆阴云(1 / 1)

---

(地点:登州港昌隆议事厅 / 时间:伏波岛海战后数日)

---

炭火的暖意驱散了海风的凛冽,议事厅厚重的木门隔绝了码头的喧嚣。杨靖解下披风随手搭在椅背,在火盆旁的主位坐下。火光跳跃,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海战的疲惫尚未完全褪去,眼神却已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过厅内众人。

除了引路的孙辉祖和朱长福,厅内还肃立着几人:

赵胜,小五,丁志文,这些都是杨靖起家的老兄弟,至于吴起,则已率部分得胜水师前往长山群岛布防,稳固那得来不易的“海上飞地”。

孙辉祖魁梧的身躯挺得笔直,脸上的新伤疤在火光下更显狰狞。他清了清嗓子,先报捷:“将军,海战大捷!倭寇源义忠部在鹰愁峡几乎全军覆没,伏波岛威名远震!登州百姓视昌隆为再生父母,人心尽附!”

杨靖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孙辉祖,落在赵胜身上:“老赵,一路辛苦。黑松寨弟兄们可好?” 声音沉稳,带着对老兄弟的关切。

赵胜抱拳,声如洪钟:“谢将军挂念!寨子里六千儿郎,日夜操练,刀枪擦得雪亮,火器也囤了不少!只等将军一声令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北边的风声,越来越紧了。”

“哦?”杨靖眉峰一挑,转向孙辉祖和朱长福,“说说,北边那潭浑水,搅到什么地步了?”

孙辉祖立刻走到巨大的北境舆图前,粗糙的手指用力点在燕云之地:“将军,自打咱们从滦河口和长山群岛暗中输血(粮秣、铁器),辽国那帮老爷兵,腰杆子还真硬了几分!” 他手指划过几个关键节点:

* “西京道(大同)!辽将**耶律大石**,拿着咱们的精铁长矛和‘霹雳火’(简化版霹雳火球),在奉圣州(涿鹿)给粘罕(完颜宗翰)挖了个大坑!烧了他几百辆粮车!粘罕气得跳脚,硬是没啃下来!”

* “东线榆关(山海关)!完颜宗望(斡离不)想钻空子,也被辽军仗着地利,加上咱们暗中支援的强弓劲弩,硬生生顶了回去!两边在燕山滦河一带,你一拳我一脚,打得黏糊糊的,金狗想再像以前那样摧枯拉朽?门儿都没有!推进慢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

朱长福适时上前,将几份密报和厚厚的账册恭敬地放在杨靖面前的案几上。他精明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将军,这是北边商队和埋下的‘钉子’最新传回的消息,还有咱们‘昌隆银票’在辽境渗透的账目。辽国得了口喘息气,是不假,可里头烂透了!咱们送去的粮食铁器,怕是有小半都填了那些契丹贵族和汉官的无底洞!”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狠厉:“不过,金国那头饿狼,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 手指重重敲在账册的一行数字上,“金国穷兵黩武,辽东老家壮丁都抽空了,田地大片撂荒!全靠抢辽国和吸咱们大宋走私的血活着!如今辽国这块骨头难啃了,而咱们昌隆…” 朱长福脸上露出一抹冷酷的笑意,“按将军钧令,这半年多,咱们在北地的暗桩、太行山的兄弟(他朝赵胜点点头),还有武装到牙齿的商队,对通往金国的粮道、盐路、铁器走私线,下了**绝户手**!敢往金国贩运一粒米、一斤铁的,要么被连人带货吞掉,要么…直接烧成白地!”

“效果立竿见影!”朱长福斩钉截铁,“线报确凿,金国上京会宁府的粮价,入冬后已经**疯涨了三倍不止**!寻常女真部落开始宰杀宝贵的战马充饥!那些被强征的渤海人、奚人、汉儿签军,更是饿殍遍野!连那些高高在上的猛安谋克(女真军事贵族)家里,存粮也快见底了!金国,快断炊了!”

孙辉祖接过话头,声音陡然变得沉重如铁,手指猛地戳向舆图上大宋河北、河东的锦绣河山:“将军!这才是末将心头最重的石头!金狗是狼!是饿红了眼的疯狼!辽国这块硬骨头一时半会儿啃不烂,他们自己家里又快揭不开锅了…**这帮畜生,十有八九要铤而走险,掉转狼头,扑向咱们大宋!抢粮!抢人!抢活路!**”

他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带着战场斥候特有的警觉:“而且,就这几天!真定府那边的暗桩回报,边境上金狗的游骑哨探,数量**激增**!鬼鬼祟祟,四处游荡,分明是在**踩盘子、探虚实**!属下敢断定,他们就等一个借口,或是一场大雪封了退路,就要像决堤的洪水般冲过来了!”

议事厅内瞬间落针可闻。炭火的噼啪声此刻显得格外刺耳。朱长福眉头紧锁,赵胜面色冷峻,丁志文更是咬牙切齿,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沉默的杨靖身上。

**杨靖**缓缓起身,踱步到巨大的北境舆图前。他高大的身影几乎将地图覆盖,深邃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一寸寸扫过那漫长而脆弱的国境线。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地图上太行山的轮廓——那是他的根基,他的巢穴,他的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