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第23章 吕氏末路,恶有恶报(1 / 1)

秋意渐浓,桂香满园。东宫的日子,仿佛被一层温暖的琥珀包裹,温馨而宁静。常氏的身体日渐康复,庭院里时常能听到她与朱标、朱雄英的笑语声。那是一种失而复得后,格外珍惜的天伦之乐,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到无比熨帖。

然而,在这片宁静之下,朱雄英的目光却如一泓深潭,平静地注视着皇城中一处被刻意遗忘的角落——吕氏被圈禁的宫苑。

家已安,国将定。这个潜伏在亲情肌理中最深的毒瘤,是时候彻底剜除了。

他并没有急于动手。复仇,若被情绪驱使,便只是匹夫之勇。而他要的,是审判。是一场在天理国法与人情公义之下,让罪恶无所遁形的审判。

在母亲康复的这段时日里,他一边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一边调动着锦衣卫与他亲手培植的暗线,将过去十数年的蛛丝马迹,重新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

他书房的暗格中,多了一只沉重的黑漆木箱。箱中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卷卷用牛皮纸袋精心封存的案牍。

* 卷一:《潜龙之殇》。详细记录了朱雄英出生后,吕氏如何通过收买宫人,在他的饮食、衣物中下慢性毒药,导致他幼年体弱多病,险些夭折的全部细节。里面附有当年被灭口的宫人家人提供的血书,以及从旧衣物中提取出的、经过太医秘密验证的毒物残迹。

* 卷二:《东宫魅影》。揭露了她如何利用一种来自南疆的罕见蛊毒,长年累月地侵害常氏,造成其“油尽灯枯”的假象。证据链包括了当年采买奇珍的宦官供词,蛊毒的详细来源,以及从常氏吐出的淤血中分离出的、与蛊毒特征完全吻合的毒素分析。

* 卷三:《构陷忠良》。陈述了她如何伪造书信,意图构陷常遇春家族有不臣之心,试图动摇太子妃的根基。其中最关键的证据,是一封她写给父亲、时任太常寺卿吕本的密信原件,被朱雄英的密探从吕府一处隐秘的夹墙中找到。信中,她恶毒地计划着如何“除去病虎女,方有我出头之日”。

* 卷四:《外戚之祸》。罗列了吕氏与其父吕本勾结,安插亲信,卖官鬻爵,甚至与江南一些被查抄的士族有秘密经济往来的账本影印。这直接触犯了朱元璋最忌讳的“后宫干政”与“外戚乱国”的天条。

每一宗罪,每一条款,都附有完整的人证、物证,时间、地点、经手人,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无法辩驳的闭环。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罪证,而是一部为一个家族的覆灭所谱写的、详尽的墓志铭。

朱雄英合上最后一卷案牍,神情平静。他等待的,只是一个时机。一个能让父亲朱标彻底割舍旧情,能让皇爷爷的雷霆之怒烧得最旺的时机。

这一天,机会来了。

朱元璋与马皇后在东宫用过晚膳,正与朱标、常氏、朱雄英一家人坐在庭中赏月。常氏气色极佳,正笑着讲述朱雄英儿时一件趣事,逗得老两口开怀大笑。气氛融洽到了顶点。

朱雄英看了一眼身旁笑得一脸幸福的父亲,又看了看满脸慈爱与欣慰的祖父母,心中轻轻一叹。

*有些脓疮,必须在最光明的地方划破,才能让所有人看清里面的污秽。*

他缓缓起身,走到众人中央,跪了下来。

“英儿,你这是做什么?”马皇后诧异道。

朱标也皱起了眉:“雄英,有什么话起来说。”

朱雄英却摇了摇头,声音沉稳而清晰:“皇爷爷,皇奶奶,父王,母妃。孙儿(儿臣)有一事相求,此事关系到东宫的安宁,关系到皇家血脉的纯净,更关系到大明的法度。请皇爷爷与父王,移步孙儿的书房。”

他的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让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这位杀伐果断的帝王,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沉声道:“好。咱倒要看看,是什么事,值得你行此大礼。”

---

书房内的风暴

朱雄英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他没有多言,只是将那只黑漆木箱打开,将四卷案牍,整齐地摆放在朱元璋与朱标面前。

“这是……”朱标疑惑地拿起第一卷《潜龙之殇》。

随着卷宗一页页被翻开,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起初,朱标的脸上是震惊,继而是难以置信,最后化为一片煞白。他握着供词的手,开始剧烈地颤抖。那些熟悉的宫人名字,那些看似寻常的病痛记录,在确凿的证据下,串联成一个让他如坠冰窟的阴谋。

原来,自己长子的孱弱,长子的险死还生,竟是身边人日复一日的恶毒诅咒。

而另一边,朱元璋的呼吸,变得越来越粗重。他看的是《构陷忠良》与《外戚之祸》。当他看到吕氏那封“除去病虎女”的亲笔信,看到吕家与江南士族勾连的账目时,一股滔天的杀气,从他身上轰然爆发。

“砰!”

他一掌拍在桌上,坚硬的梨花木桌面,竟被他拍出了一道清晰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