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开启人生新境界

第54章 第五十四回:漫步清明上河园 探寻易理藏画间(1 / 1)

离开老学者的居所,我们满心都是对易经智慧与人生关联的思索。

听闻清明上河园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完美复刻了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而《清明上河图》中或许也隐藏着易经的奥秘,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前往。

踏入清明上河园,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北宋。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各种特色美食的摊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

“这清明上河园如此热闹繁华,不知与易经有着怎样的联系?”我看着眼前的景象,满心好奇,同时也被那美食香气引得直咽口水。

师父目光敏锐,指着园区的布局说道:“你们看,这园区的整体布局讲究对称与平衡,恰似易经中阴阳平衡的理念。就如同阴阳两极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里的建筑、街道分布也在追求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

宋悦点头称是,补充道:“而且易经里强调变化与循环,眼前这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的生意买卖,不也正体现着事物的不断变化与循环吗?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种活动,就像易经中卦象的更迭变化。”

我们沿着街道前行,被一阵浓郁的香味吸引到了一个卖灌汤包的摊位前。蒸笼里热气腾腾,一个个灌汤包白白胖胖,褶子均匀,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来一笼灌汤包!这可是开封的特色美食,据说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师父说道。

我好奇地看着摊主熟练地将灌汤包放入盘中,问道:“这灌汤包除了美味,难道也和易经有点关系?”

摊主笑着接过话茬:“您还别说,这灌汤包的制作还真有点讲究。

从食材搭配上,讲究荤素搭配,就像易经里的阴阳调和。猪肉为阳,鲜嫩多汁;蔬菜为阴,清爽解腻,两者搭配在一起,口感丰富又营养均衡。

而且这包子的形状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圆满,和易经里追求圆满和谐的思想也有点像呢。”

品尝完灌汤包,我们来到一座虹桥边。这座桥造型独特,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桥上车马行人穿梭不断。

我一边回味着灌汤包的美味,一边仔细观察着虹桥,说道:“这虹桥的结构十分精巧,它的设计会不会也蕴含着易经的智慧?”

师父若有所思地说:“很有可能。易经注重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这座桥的建造或许参考了当地的地形、水流等因素,就像易经中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应的决策。

而且桥连接着两岸,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这与易经中倡导的相互沟通、和谐共处的思想也有相通之处。”

穿过虹桥,我们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店内摆放着各种手工艺品,其中有不少以易经八卦为元素。

店老板是个热情健谈的人,见我们对这些物件感兴趣,便过来介绍。

“这些带有易经八卦元素的手工艺品,不仅美观,还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寓意。”店老板拿起一个刻有八卦图案的木雕,说道,“八卦代表着不同的方位、属性和自然现象,能给人带来好运和庇护。”

师父问道:“那在北宋时期,易经文化是不是在民间也十分盛行?”

店老板笑着回答:“那是自然。北宋时期,文化繁荣,易经作为经典,深受大家推崇。

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这般繁华市井,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易经的理念。

比如建房造屋讲究风水,遵循易经的方位和阴阳理论;做生意的人也会参考易经的变化之道,把握商机。

对了,说到吃的,你们尝过炒凉粉吗?这也是咱这儿的特色。”

顺着店老板的指引,我们来到一个炒凉粉的摊位前。

摊主熟练地在平底锅里翻炒着凉粉,不一会儿,一份香气四溢的炒凉粉就出锅了。

宋悦吃了一口,赞不绝口:“这炒凉粉口感爽滑又有嚼劲,味道太棒了!”

摊主笑着说:“这炒凉粉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讲究。凉粉本身凉凉的,属阴,经过热炒,加入葱姜蒜等热性调料,就达到了阴阳平衡,吃起来口感和味道都恰到好处。这和易经里阴阳平衡的道理是一样的。”

离开店铺后,我们来到一处表演场地,正在上演着北宋时期的民俗节目。演员们的服饰、动作以及舞台的布置,都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宋悦兴奋地说:“你们看这场表演,从演员的站位到动作的编排,似乎都有着一定的规律,这会不会也和易经有关?”

我仔细观察后说道:“有可能。易经中的数理和变化规律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表演中的这些安排或许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有序且富有变化的美感,就像易经中卦象的排列组合,看似复杂却蕴含着内在的逻辑。

就像我们刚才吃的美食,通过巧妙的搭配达到和谐美味,这里的表演也是通过精心编排展现出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