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御书房的案几上,我站在景轩身后,目光落在他挺直的脊背上。那一夜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他的衣襟仍带着未洗净的血迹,却掩不住眉宇间那股沉稳与坚毅。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手中握着那份由我亲手誊写的奏报。纸页轻薄,承载的却是生死一线间的惊险与权谋交锋后的余波。
“慕容家族竟敢公然伏击皇子?”皇帝开口,声音低缓,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景轩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儿臣幸得将士用命,云溪驰援,才得以脱险。”
我站在他身侧,听见他语气中那抹隐忍的怒意。昨夜一战虽胜,但伤亡惨重,墨羽带回来的消息更令人不安——慕容家族背后,似乎还藏着更深的势力。
大太监站在皇帝身边,低声念完奏报内容后,轻轻合上纸页。他看了景轩一眼,眼中那丝敬佩并未掩饰,随即垂首不语。
“你做得很好。”皇帝终于开口,语气难得温和,“遇伏不乱,临危不惧,调度有度,堪称储君之风。”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我心头一震,连呼吸都仿佛慢了一拍。
储君之风……这是皇帝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评价景轩在储位之争中的表现。
老臣们神色各异,有人微微皱眉,有人低头思索,也有人眼神闪烁,似在衡量局势变化。
皇帝放下奏报,抬眼看向景轩,目光如炬:“你此次巡查虽遇伏,却也查明了慕容家族的狼子野心。朕已下令彻查其党羽,务必一网打尽。”
“谢父皇明察。”景轩拱手,神情肃然。
皇帝点头,随后将视线转向我,目光略作停留,缓缓道:“云溪,你亦有功。”
我心中一紧,忙屈膝行礼:“臣女不敢居功,只愿殿下安好。”
皇帝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轻轻颔首,便示意我们退下。
走出御书房时,阳光正暖,照在身上却不觉温暖。我知道,这一番赞誉背后,暗流早已涌动。
回府的路上,景轩一直沉默不语,直到进了内院,才缓缓开口:“父皇今日的态度……有些不同寻常。”
我看着他,轻声道:“他开始真正认可你了。”
他苦笑:“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目光会投向我,更多的算计也将随之而来。”
我点头,心知他说的是事实。皇帝的一句赞赏,足以让那些原本观望的世家重新站队,也让皇后一方更加警惕。
“青璃呢?”我忽然想起她昨日离开前的模样。
“她已经返回铁血盟。”景轩神色复杂,“她说,若要彻底铲除幕后黑手,必须从内部瓦解。”
我心头一紧,却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青璃的身份特殊,若能从中策应,对我们的计划至关重要。
“她答应过,会活着回来。”我轻声说,像是在安慰自己。
景轩握住我的手,掌心温热:“她比我们想象中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我抬头看他,眼中泛起一丝水雾,却终究没有落下。
午后,逍遥派掌门亲自来访,带来江湖中关于铁血盟的最新消息。据他所言,铁血盟近来动作频繁,似乎正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
“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掌门神色凝重,“尤其是知道你们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存在。”
我与景轩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担忧。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先稳住朝堂。”景轩沉声道,“若能在父皇面前确立储君之位,便可名正言顺地调动兵力,剿灭一切隐患。”
“可皇后那边……”我迟疑。
“她不会坐以待毙。”景轩冷笑,“但她越是急躁,越容易露出破绽。”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景轩在朝会上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地讲述那日山谷伏击的全过程,以及他如何应对、如何布局,最终化险为夷。
许多原本对他存疑的老臣,在听闻他冷静果断的指挥后,态度悄然转变。更有几位中立世家的代表,在私下里向我示好,表达支持之意。
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像春日里的细雨,无声无息,却润物无声。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趋于明朗之际,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府中。
我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
“小心身边之人。”
笔迹陌生,落款更是毫无痕迹。我心头一跳,猛地抬头看向门外,却见墨羽正站在廊下,神色凝重。
“怎么了?”他问。
我将信递给他,他看完后眉头紧蹙:“是谁送来的?”
“没人看到。”我低声道,“只放在门前,被侍女捡到。”
墨羽沉吟片刻,终是点头:“我会彻查。”
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却始终压着一块石头。
这一夜,我辗转难眠。窗外月色清冷,风吹动帘幕,仿佛有什么在暗处窥视。
我披衣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的宫墙。那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脚步声,像是有人在巡视。
“你在想什么?”景轩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我回头,看见他一身素袍,眉目清冷。
“总觉得……事情还没结束。”我说。
他走近,轻轻握住我的手:“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再让你一个人面对。”
我靠在他怀里,听着他的心跳,一下一下,沉稳有力。
夜风拂过,吹散了我心头的迷雾,却也带来了更深的寒意。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