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代人

第261章 二十周年(1 / 1)

待到回到家,一进家门,国增就丧着脸,秀峦看得出,国增这肯定是吃闭门羹了:“刘国松怎么说的?”

“没戏,不成。”国增道:“我就跟你说了,不行不行。这分地,有上面管着呢,刘国松,不过就是个小村长,他哪有这本事。”

秀峦见没了希望,也不再勉强,只好望着自己的大肚子,对着肚子里的孩子道:“不行就不行吧。你啊,你就分不上地了,等你生下来,就白吃饭吧,我和你爸养着你。”

按照上级划分土地的要求,每个村现有的土地,根据土地的肥沃,盐碱等好坏程度,划分成一二三片地,一片地,当属最好的地,二片地次之,三片地最差。再根据这个村人口的数量,以及土地的总数,进行平均分地,每家每户,都要酌情的,分到一至三片地,不能只分给你好地,不分给你坏地,也不能都把坏的分给你,不分给你好的。

分地最为核心的,是按照人头分地。你家有几口人,就按照几口人,给你分几亩地。你家人口越多,分到的地,自然是越多。人口越少,分到的地,也自然是比人口多的少。

这统计人头的数量,得按照你的户口本上的人口来。现在一大家子的户口本,还都是一本,从文信到刘旭,三代人的姓名,都在一个户口本上。

按照国增家的现状,家里只有国增,秀峦,刘旭三口人,所以只能按照三口人分地。但秀峦的肚子里,不是还怀着一个了吗?再过三四个月,这肚子里的孩子,不也出来了吗?秀峦想让国增,跟村委会的干部,再去争取争取,说能不能给自己家,按照四口人分地。

所以国增,这才去找国松,但国松拒绝的理由,也很直接,村委会分地,就是按照实际人口来的,怀在肚子里的,虽然也算是一口人,但户口本上,不是没有这口人吗?没有这口人,就不能分到地。

“要是,咱再早怀上半年,现在把孩子就生了,上了户口,就能分到地了。”国增心里,懊悔不已。

“谁让你没这个远见呢。”秀峦道:“国长家是赶上好事了,他家四口人,到时候,分的地多。”

“国长?”国增不禁想起了,还远在石家庄的国长。自从上次见面,借给国长钱后,这一晃两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国长在石家庄怎么样。想到国长,我就愁啊。”国增心底里,还是惦念着国长,他和程广仙两口子,最后有没有包到,学校食堂的窗口,或者有没有,自己开个早餐铺。

“人家怎么样?”秀峦不屑一顾:“你还挂念人家怎么样,人家怎么样,都比咱强。挣的钱比咱多吧?将来分的地,也比咱多吧?你还在这替人家发愁呢。”

“他挣得多,花的也多,他没钱。”国增一直没把国长,在石家庄的事,告诉秀峦,免得秀峦又冷嘲热讽的,说些风凉话,自己也是为了,给好面子的国长,留些面子。秀峦看不上国长,这一点,国增心里是知道。这叔嫂之间,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在这十来年间,积攒起矛盾了呢?

“是,没钱,没钱就跟你借。”秀峦往事旧提:“拿着你的钱, 去吃,去喝,去造。”

国增刚想理论,看了看秀峦的大肚子,心里道:算了,不看僧面看佛面。

大梨园村委会,经过测量土地,统计人口,根据国家和县里的要求,又重新分了地,由于文信一家,分家没分地,户口本一薄。所以根据文信一家,现有的人口,按照户口本上的名字,分别为刘文信,刘春兰,刘国增,马秀峦,刘海旭,刘国长,程广仙,刘惠玉,刘惠程,共计九口人,进行土地承包。

一口人分三亩地,九口人,共计二十七亩亩地,村委会将地分给了文信。文信画押签字,取得了集体土地,三十年的承包权。

当然,这二十七亩地里,有五亩一片地,十亩二片地,剩下的,都是三片地。

文信专门来了趟国增家,跟儿子和儿媳说,等过年时,国长回来后,再按照这三家的人口,再把这二十七亩地分了。

十月底的时候,有部叫做《还珠格格第一部》的电视剧,在湖南卫视开播,该剧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亚洲,世界各国的华人,为之风靡。电视剧的收视率,最高时,突破了65%,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而“小燕子”一角,也因此剧一举成名。其扮演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全民文化偶像,中国大陆,开创了偶像巨星的时代。

十一月初,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此,中国农村基层,村民组织与管理,变的有法可依。农村的民主与法治,日臻健全。

十一月的中旬,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中国深圳,有个毕业于深圳大学,叫做马化腾的青年,和他的同窗好友张东正,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半年后,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用于通讯社交的聊天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