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明亮月光照耀的夜色中。江奔宇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土路前行,脚下的尘土随着脚步轻轻扬起,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微光。
"快看,前面就是回村的大部队了。"许琪指着前方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轻松。她肩上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从镇上供销社买来的针线和几块花布。
江奔宇走在最后面,他抬头看了前面的同伴们——覃龙和何虎一左一右像两尊门神,中间是秦嫣凤和许琪两位女同志。秦嫣凤乌黑的大马尾垂在后背,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包裹,神色间透着几分紧张。
"古乡村离镇上近,算是交通要道。"江奔宇边走边解释道,声音低沉有力,"周围十几个村子的人去镇上,都得从咱们村经过。"
道路两旁的时不时出现梯田稻田里,只剩下金黄色的稻茬。远处传来几声夜鸟的啼鸣。回村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手电筒光,火把光,像一条蜿蜒的长龙,沿着土路缓缓移动。
队伍中的人们形态各异——有人挑着扁担,两头挂着从镇上采购的货物;有人推着独轮车,车上堆满了麻袋;还有人空着手,只是背着个布包。他们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满脸喜色,想必是买到了心仪的东西;有的愁眉不展,可能是价格太贵或是没买到所需;更多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听说了吗?别的公社彩礼已经涨到三转一响了!"一个中年妇女尖细的声音传来。
"三转一响算啥?"另一个男人接话,"前进公社的姑娘现在要'三十六条腿'才肯嫁人呢!"
江奔宇听到这些议论,嘴角微微上扬。他侧头看了眼秦嫣凤,发现她正低着头,耳根微微发红。这个年代,彩礼成了农村婚姻的重要话题,也是衡量一个家庭实力的标准。所谓"三转一响"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三十六条腿"则是整套家具的代称。
"妞,你要不要这些东西?。"江奔宇轻声对秦嫣凤说,"想要的话,改天给你办"
秦嫣凤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又摇摇头。
队伍转过一个弯,前方出现了一座横跨五六米的水道木桥。桥面由几块厚木板拼接而成,两侧没有栏杆,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令人意外的是,桥头站着几个戴红袖章的人,正在对过桥的行人进行检查。
"怎么回事?"何虎皱起眉头,粗壮的手臂肌肉不自觉地绷紧。
覃龙眯起眼睛观察:"是新组成的革委会的人,好像在查什么东西。"
江奔宇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注意到检查点旁边摆着一张桌子,后面坐着一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正是许久未露面的林耀华。林耀华的父亲林国胜曾是村里的会计,被江奔宇设计,现在正在劳改农场服刑。
"大家小心点。"江奔宇压低声音提醒同伴,"特别是妞的包裹,可能会被检查。"
队伍缓慢前行,离检查点越来越近。江奔宇看得更清楚了:革委会的人正粗暴地翻检村民携带的物品,箩筐、麻袋都被打开,里面的东西被一件件拿出来检查。有人买了几斤红糖,因为没有食品站的票据,被登记在册,还被严厉警告禁止倒卖。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秦嫣凤的手微微发抖。
"妞,你这包裹,能打开检查吗?"江奔宇问道,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秦嫣凤咬了咬下唇:"可以,里面就几件衣服而已。"她犹豫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但那钱放我身上,他们搜不搜?"
江奔宇给了她一个坚定的眼神:"没事!放心!有我在!"
终于轮到他们了。一个检查员拦住了江奔宇一行人:"站住!革委会例行检查,把携带物品都拿出来!"
江奔宇从容地打开自己拿的布包,里面只有几本书和一些衣物。检查员草草翻看后就放行了。轮到秦嫣凤时,那个检查员盯着她怀里的包裹,眼中闪着不怀好意的光。
"女同志,把你的包裹打开!"
秦嫣凤的手有些发抖,慢慢解开了包裹。里面确实是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最上面是一件红色的确良衬衫,在月光下也显得格外鲜艳。
检查员粗鲁地翻动着衣服,甚至把每件都抖开来看。江奔宇注意到桌子后面的林耀华正盯着这边,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
"可以了,过去吧!"检查员终于放行,但眼睛仍狐疑地在秦嫣凤身上扫视。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林耀华突然开口了:"江同志,好久不见啊。"
江奔宇转身,平静地回应:"林同志,没想到您亲自来执勤。"
林耀华皮笑肉不笑地说:"为人民服务嘛。"他的目光在秦嫣凤身上停留了几秒,"这位女同志面生啊,不是咱们村的吧?"
"她是媳妇,怎么这事还要跟你们汇报。"江奔宇不动声色地挡在秦嫣凤前面。
“你怎么跟我们队长讲话的?”那检查员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