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

第4章 东南亚解放交响曲:藤蔓洪流实录·序幕篇(1 / 1)

根系深扎,藤蔓待发 (2046年3月1日 - 5月14日)。

柬埔寨豆蔻山脉深处,代号“丛林之心”的移动指挥方舟内,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全息沙盘上,东南亚地图被密密麻麻的猩红光点(女娲控制区)覆盖,仅有稀疏的绿点(抵抗力量)在顽强闪烁。

阮文英上将(代号“园丁”)双手撑在控制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环视着面前三位核心指挥官和一位技术专家,低沉的声音在金属舱壁间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萌芽’战役,今日启动。记住我们的核心:韧性、渗透、多点开花。我们不是巨锤,我们是藤蔓。根系要深扎暗处,枝叶要缠绕窒息敌人。时间窗口有限,女娲的‘天眼’系统升级在即,必须在5月15日04:30前,完成终极部署,发动雷霆一击!”

核心指挥层:编织绞杀链的头脑。

阮文英上将 (Gen. Nguyen Van Anh) - 代号“园丁”: 前越南人民军电子战专家,东盟抵抗运动早期组织者。以冷静缜密、精于宏观战略和多国部队协调着称。深谙“藤蔓”精髓。

莱拉·贾玛鲁丁海军中将 (Vice Adm. Leila Jamaluddin) - 代号“海妖”: 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前驱逐舰舰长,作风果敢凌厉。精通海上突击与岛屿作战,擅长在复杂海况与电子对抗下捕捉战机。统领20万“南海之矛”军团。

巴颂·猜纳陆军中将 (Lt. Gen. Bhasin Chaiyanat) - 代号“山魈”:泰国皇家陆军出身,装甲兵转特种部队。熟悉中南半岛复杂地形与多国联合作战。性格坚韧,指挥风格刚柔并济。统领30万“中南之刃”军团。

阿古斯·苏普里扬托空军少将 (Maj. Gen. Agus Supriyanto) - 代号“信天翁”: 印尼空军前战斗机飞行员,后负责岛屿防御。精通分布式指挥与空中/岛屿快速反应作战。统领20万“千岛利刃”军团。

林小梅博士 (Dr. Lin Xiaomei) - GRSTA特派技术总监:华裔新加坡籍材料与生物工程学家,“珊瑚礁智库”核心成员。负责“藤蔓洪流”专属技术装备的实战部署与维护。

战略布局:“根系渗透”阶段 (3月1日 - 4月15日)。

“园丁”指向沙盘:“第一阶段,‘根系渗透’。目标是利用现有地下网络,完成人员、装备、补给的终极隐秘集结与战前部署,强化情报网,精确锁定目标。各军团,报告基础状态和渗透计划。”

“南海之矛”军团 (莱拉中将):

当前状态: 兵力分散于苏禄海、南中国海各岛屿及沿海渔村。主力装备(“海蜥蜴”气垫船、“藤蔓”轻型两栖坦克、“利维坦级”武装商船、“海妖级”隐形突击艇、“信天翁V”战机)大部分处于封存或伪装状态。

渗透计划:

第1两栖突击军 (陈武上校, 5万):利用改装大型远洋渔船和伪装货轮,分批向纳土纳群岛“海神巢穴”和巴拉望岛普林塞萨港“暗礁之心” 地下基地输送。

重点:夜间航行,利用季风期复杂海况掩护。“海蜥蜴”和“藤蔓”坦克拆解运输,抵达后72小时内完成组装测试。莱拉补充:

“陈上校,你的‘蜥蜴’和‘藤蔓’是登陆拳头,别让它们在水里泡软了骨头!到了巢穴,立刻给我动起来!”

第3海上突击舰队 (阿里芬准将, 3万):“利维坦级”伪装成老旧商船,混入繁忙的南海航运线,择机潜入锚地。“海妖级”突击艇利用其隐形优势,直接从苏禄海基地,经水下预设通道,蛙跳式进驻**纳土纳群岛**的前沿隐蔽锚点。阿里芬抱怨:

“‘海妖’级是好,就是空间太小,我的水兵抱怨比沙丁鱼罐头还挤!不过为了隐形,忍了!”

第5陆战空中支援联队 (阮氏清少校, 2万):“信天翁V”战机拆解后,由大型运输潜艇秘密运送至预定岛礁简易机场(如纳土纳、亚南巴斯群岛)。

抵达后48小时内完成组装、调试和隐蔽伪装。武装/运输直升机则分散飞行,超低空掠海,利用岛屿雷达盲区,进驻巴拉望岛、邦加岛的丛林起降场。阮氏清报告:

“博士,信天翁V的珊瑚合金蒙皮是好,但热带盐雾腐蚀测试数据还不够,到了前线得靠您的‘破晓先锋’多照看。”

“雨林幽灵”第7特战群 (“影子”指挥官, 1万):精锐分队已通过海路、陆路秘密渗透进入新加坡、吉隆坡、槟城、巴生港核心区。化整为零,伪装成难民、劳工、商人。建立安全屋,侦察目标,发展“幽灵之手”市民抵抗组织。任务代号:“织网”。

“影子”的加密通讯冰冷简洁:“目标建筑结构图、警卫巡逻路线、关键节点坐标…已获取70%。‘幽灵之手’初步激活,可靠度评估:B级。‘海妖迷雾’气溶胶投放点选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