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民间故事

第236章 不孝的报应(1 / 1)

在遥远的村落里,住着一位名叫张大娘的妇人。三十多岁那年,命运对她开了个玩笑,丈夫离她而去,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张大娘性格刚强,面对左邻右舍的改嫁劝说,她总是摇头拒绝,生怕后爹会对孩子们不好。于是,她咬紧牙关,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拉扯大。

岁月如梭,转眼间,女儿们嫁为人妇,儿子们也娶妻生子,分了家。张大娘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总算是熬出头了。然而,不到五十岁的她,头发已经斑白,身体也不再硬朗。但她依然停不下来,继续为儿子们带孩子、干家务。

有一天,在老二家带小孙子时,张大娘因体力不支摔倒,连带着小孙子也摔到了地上。老二媳妇闻声赶来,看到这一幕,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张大娘破口大骂:“你是吃干饭的吗?连孩子都抱不好!我家不养闲人,既然你这么不中用,就去大哥家住吧!”说完,连推带搡地把张大娘赶出了房门。

张大娘扶着墙,休息了好一会儿,才踉跄着朝老大家走去。一进门,刚坐下,老大就走了过来:“娘,你不在老二家,来我这边干嘛?”张大娘叹了口气,说:“我这身子骨越来越不争气了,今天头晕,把孩子都摔了,老二媳妇就不高兴了,让我在你这边住几天。”老大面露难色,说家里只有两间房,没地方住。张大娘想了想,说:“你把柴房收拾一下,我就住在那儿吧。”

老大虽然不太愿意,但也不能让街坊邻居说闲话,只好把柴房腾出来,给张大娘织了一张床。没想到,这一住就是直到张大娘去世。老大媳妇也嫌弃张大娘,从来不让她上桌吃饭,每次都是让大儿子小青送一碗小米粥过去。小青是张大娘一手带大的,对奶奶很有感情。有一天,他趁娘不注意,在粥里加了一些菜和一个馒头,准备给奶奶送过去。却被老大媳妇一把抢过:“你拿那么多干嘛?她又不干活,吃多了也是浪费!”小青不敢说话,只能按照娘的吩咐送过去一碗粥。

张大娘在柴房里听着大媳妇的话,难过地掉下了眼泪。想想自己含辛茹苦地养大四个子女,现在老了,在他们眼里却连狗都不如。就这样过了两年,张大娘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天,她正在床上躺着,老大拿着一身新衣服走了过来:“娘,这不有人给小青介绍了一个媳妇嘛,那女子家的条件可不错,明天就要过门了。你收拾一下,把这新衣服穿上,明天早上就去正屋坐着。”

张大娘一听非常高兴,大孙子娶媳妇是好事。大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和颜悦色地和自己说话了。她颤抖着双手接过新衣服:“好啊,你可得准备见面礼哈,不能给你大孙子丢人。”老大盯着她的手腕子说:“你手上的银镯子不给我也不给老二,也该给你大孙子了吧。”

张大娘看着手上的镯子,这是她这辈子唯一的东西,出嫁时娘亲手给她戴上的。这些年不管有多苦多累她都没舍得拿出来。两个儿子多次提起要她都找理由拒绝了。这次是大孙子的婚礼是该给孙媳妇一点见面礼的啊。“这个本来也是给小庆的我都老了还能带进棺材吗?”大儿子一听:“这就对了嘛!不管怎么样你老了还是在我这里吃呀住下的哈。”

第二天早晨家里可真热闹附近来了不少人张大娘也高兴。早早就把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的在正房的大炕上坐着。这时候新娘子来了简单的仪式之后就是给各位长辈见礼。张大娘的辈分最高啊自然也是第一个。孙媳妇儿叫了奶奶之后他还没来得及自己把这镯子取下来呢。老大媳妇儿一把拽过他的胳膊把那银镯子就撸下去。“这是你奶奶给你的见面礼赶紧带上。”说着拉着儿媳妇的手啊亲自给他带上。

这时候有一双眼睛紧紧的看着这一幕那眼睛都冒出火来了。谁呀?老二媳妇呗。低声跟老二就说小话了:“我说你要弄么多次了看你娘都不给你这不给了老大家吗?就你没用啊。”老二本来心里就不爽加上媳妇这么一怼就更不高兴了那脸拉的老长了看着笑得最欢的大哥大嫂更加确定自己以后啊不再管老娘了。

婚礼办完了张大娘又被撵回了柴房新衣服也被大儿子给收走了他又穿上自己多年的补丁的衣服一切又回到了原位。最大的区别就是那银镯子没了。张大娘没有想到没有银镯子护身之后啊他接下来的日子就更难了。以前还有人送三碗粥现在一天能吃上一顿就不错了。老大媳妇儿常常指桑骂槐嫌弃他。

张大娘的心情不好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入冬以后他就病倒了。柴房四处漏风老大又不给他请大夫就一直这样在柴房里躺着。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张大娘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双手一撒人就走了。两个儿子一点都不伤心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老大找老二说:“你让我养了这么多年丧事儿该你了。”老二一听:“大哥娘那银镯子都给你了。这些年你怎么对娘的我还不知道吗?这丧事你吧。”兄弟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吵起来也没有人再去管张大娘的后事。老二一生气呀一摔门走了;老大也生气把门一关也不关这老娘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