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367章 大山智斗,维护品牌(1 / 1)

一场关于品牌保卫战的家庭会议之后,整个张家大院,都进入了一种全新的、高速运转的状态。

他们不再仅仅是生产者,更成了一群为了扞卫自家荣誉和未来的战士。

铁匠铺里,炉火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旺。

张大山亲自画好了图样,那是一个融合了篆书和图案的、古朴而又独特的“青石”二字。

“铁牛,这个印,要用咱们最好的百炼钢来打。”

“要小,要精,笔画的转折处,一点都不能含糊。”

“这以后就是咱们张家所有东西的‘戳儿’,是脸面。”

铁牛郑重地接过图样,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活计的份量。

这比打制任何兵器都更考验眼力和手上的准头。

他选了一块千锤百炼、毫无瑕疵的钢锭,在炉火中烧得通红。

然后,他没有用大锤,而是换上了一套小巧的、专门用来雕琢细节的錾子和刻刀。

“叮……叮……叮……”

清脆而又细密的敲击声,在铁匠铺里响了整整两天两夜。

他废掉了好几块上好的钢料,手上也烫出了好几个燎泡。

终于,一枚只有指甲盖大小、字迹却清晰有力、古朴雅致的“青石”钢印,在他的手中诞生。

布坊里,花儿也暂时放下了织造新布的活计。

她召集了所有参与纺织的巧妇,耐心地向她们传授一种新的技艺。

“姐妹们,都看好了。”

“以后咱们织的每一匹布,在收尾的时候,都得加上咱们自家的印记。”

她将那枚钢印在新织的布边上比划着。

“咱们就用这种最细的、染成青色的丝线,照着这个样子,用‘挑织’的法子,把它织在布边上。”

这活计极其考验眼力和耐心。

要在不影响布料整体平整度的前提下,将复杂的字样织进去,难度极高。

花儿带着丫丫和几个最心灵手巧的妇人,在废布上反复练习了上百次。

才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诀窍,能织出清晰而又牢固的“青石”暗记。

酒坊和酱坊那边,栓子也领了新任务。

他让柱子帮忙,用硬木刻了几个同样带着“青石”字样的木戳。

他又学着父亲的法子,用蜂蜡和松香,混合了一点红色的矿物颜料,熬制出了专门用来封口的“青石火漆”。

以后,家里出去的每一坛酒,每一罐酱,在用油纸和细绳封好后,都必须滴上火漆,再盖上这个清晰的印戳。

三道防线,就此立下。

而在府城。

石头和他带领的“青石快运”,则即将上演一场真正的好戏。

他花钱,在府城最是热闹的东市口,租下了一个临街的空地。

他让人搭起了一个小小的台子。

台子上,只摆着两样东西。

左边,是一匹颜色暗淡、织工粗糙的仿冒麻布。

右边,则是一匹光泽柔和、花纹精美的“青石提花精麻”。

旁边,还立着一块由小山亲笔书写的、字迹工整的木牌,上书八个大字:“真假青石,一辨即明”。

这新奇的阵仗,很快就吸引了大量过往的行人驻足围观。

“各位父老乡亲,街坊四邻,都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了。”

石头站在台子上,手里拿着那两匹布,朗声说道,声音清亮,充满了底气。

“近来市面上,有不少打着俺们‘青石’旗号的仿冒货。”

“价钱是便宜,可东西……呵呵,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今天,俺们不卖货,就教大家伙儿,怎么分真假,怎么不花冤枉钱。”

他说着,将那匹仿冒的麻布举了起来。

“大家看,这仿的布,线是粗的,颜色是死的,摸着……跟那搓澡的布巾似的,剌手。”

他邀请一位看起来颇为挑剔的老妇人上前来。

“大娘,您老人家摸摸看。”

老妇人摸了摸,立刻就撇了撇嘴:“是糙了点。”

他又拿起自家的布,递给老妇人。

“您再摸摸咱们这真的‘青石布’。”

老妇人一上手,眼睛顿时就亮了:“哎哟,这……这可真不一样。滑顺,还不扎手。”

“这还不算啥。”

石头又让伙计端来一盆清水。

他将两块布的一角,同时浸入水中。

只见那仿冒的布,很快就湿了一大片,水迹迅速蔓延开来。

而“青石布”上,水珠却只是在表面滚动,浸湿的速度要慢得多。

“大家看到了吗?咱们的布,织得密实,针脚紧,不轻易透水。那假货,就是个筛子。”

他又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

在众人的一片惊呼声中,他对着那匹仿冒的布,轻轻一划。

“刺啦”一声。

那布应声而裂,留下了一道难看的口子。

他又拿起刀,对着自家的布,同样用力划下。

只听“噌”的一声。

刀刃划过布面,竟然只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好东西,是结实,是耐用,是能当传家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