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59章 丫丫病倒,缺医少药(1 / 1)

初夏的阳光,暖洋洋地洒满了大地。

田地里的禾苗,在充足的水分滋养下,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家里的各项事务,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采药、酿酒、制酱、织布、打铁、读书……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而充实。

看着这一切,张大山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相信,只要这样按部就班地努力下去,好日子一定会很快到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这个家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时候。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冰冷的寒流,瞬间席卷了这个温暖的小家庭。

出事的是十一岁的丫丫。

这个平日里最是活泼好动、像只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小女儿。

毫无征兆地,突然就病倒了。

起初,只是有些咳嗽,精神不太好。

王氏以为她是晚上睡觉着了凉,便给她煮了些姜汤,让她多喝热水,多休息。

可没想到,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

到了第二天早上,丫丫就开始发起了高烧。

小脸烧得通红,额头烫得吓人。

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蜷缩在炕上,不停地打着哆嗦。

咳嗽也变得越来越剧烈,一声接着一声,仿佛要把小小的肺都咳出来似的,呼吸也变得异常急促和困难。

“丫丫。丫丫。你怎么样了?”

王氏守在女儿身边,吓得魂不附体,不停地用湿布巾给女儿擦拭着额头和身体,试图降温。

可那温度,却像是炉子里的火,怎么也降不下来。

张大山闻讯从地里赶回来,看到女儿这副模样,心里也是猛地一沉。

他伸手摸了摸女儿滚烫的额头,又俯下身听了听她胸腔里的声音。

那急促的、带着明显痰鸣音的呼吸声,让他这个略懂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绝不是普通的风寒感冒。

极有可能是……急性肺炎,或者类似的肺部感染。

这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尤其是对体质本就偏弱的孩子来说,是足以致命的大病。

“快。快去烧点热水来。”

他强作镇定地对王氏说道。

又让花儿找来干净的布巾。

他学着记忆中现代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浸湿布巾,轻轻敷在丫丫滚烫的额头上、脖颈两侧和腋下。

希望能暂时缓解一下高烧。

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丫丫依旧昏睡不醒,小脸烧得像个红苹果,呼吸声越来越重,小小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王氏守在女儿身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俺的儿啊,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花儿和铁牛、石头他们,也都围在旁边,一个个脸色煞白,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快。去请张郎中。”

他当机立断,对着门口焦急等待的铁牛和石头喊道。

虽然他对村里那个唯一的、水平堪忧的赤脚郎中不抱任何希望。

但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很快,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眼神浑浊的张郎中,便被铁牛和石头连拉带拽地请了过来。

他依旧是那副慢条斯理、拿腔作调的样子。

走进屋里,先是皱着眉头四下打量了一番,似乎对这里的环境很不满意。

然后才不紧不慢地走到炕边,给丫丫搭了搭脉,看了看舌苔,又听了听胸口。

最后,他捻着胡须,摇了摇头。

“唉……风邪入里,热毒炽盛,痰壅气道,病势凶险啊。”

他用一套玄之又玄、让人听不懂的术语,给出了诊断。

“这病……来势太猛。老夫……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先生。求求您,您一定得救救俺家丫丫啊。”

王氏带着哭腔哀求道,几乎要跪下来了。

“药,俺可以开。”

张郎中瞥了一眼炕上昏迷不醒、呼吸困难的丫丫,又看了看旁边一脸焦急的张大山和王氏。

他伸出两根枯瘦的手指。

“只是……老夫这几味药,都是祖传秘方,药材也金贵。”

“这诊费加上药费嘛……”

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要钱。

而且,看那架势,数目绝对不会小。

张大山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这庸医,病还没看明白呢,就先想着要钱了。

而且听他那话里的意思,根本就没把握治好。

但他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

张大山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和失望,从怀里摸出几十文铜钱递了过去。

这郎中根本就是个草菅人命的庸医。

指望他,丫丫只有死路一条。

“先生,只要能治好俺闺女的病,钱……不是问题。”

他将铜钱递了过去。

张郎中看到铜钱,眼睛顿时一亮,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些。

他接过铜钱掂了掂,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才慢悠悠地从药箱里,取出几包用黄纸包着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药粉和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