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39章 孙二观望,趋炎附势(1 / 1)

赵婶悄悄送来的那两个糙米饼子,让王氏心里头暖了好一阵。

也让张大山晓得,这村里头,也不是人人都铁石心肠。

总还有那么些个淳朴、心善、还讲点良心的人。

然而,这善良和同情,往往是少见的。

更多的时候,这乡里乡亲之间,还是那实实在在的日子,那柴米油盐的算计。

是那见风使舵,趋利避害的本分。

孙二,就是这大多数村民心思的头一个代表。

孙二也姓张,论起辈分,跟张大山算是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

他家日子过得普普通通,不好不坏。

人呢,也算不上大奸大恶,就是格外的精明,说白了,就是“会看人下菜碟”。

他那过日子的信条,好像就是“谁强就跟谁乎近,谁弱就踩一脚”。

平日里,他跟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对张老汉家的偏心眼,心里头明镜似的。

也对那张二狗的懒惰,打心眼儿里瞧不上。

可因为老宅那边人多,说话的声气儿也粗,族长张有德也好像暗地里向着他们。

所以孙二面上,对老宅一家子,总是带着那么几分讨好和敬畏。

尤其是对那个泼辣厉害的刘氏,他更是从来不敢得罪。

至于张大山这一家子。

以前在老宅的时候,孙二对他们就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

毕竟,谁会去巴结一个连自个儿爹娘都不待见、只晓得埋头干活的窝囊废呢?

等到张大山分家出来,搬到村西头那破牛棚里。

孙二更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甚至还有那么点幸灾乐祸。

他觉着,这张大山就是不晓得天高地厚,离了老宅的“照应”,怕是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

他想瞅瞅,这张大山一家,到底是会像大家伙儿想的那样,很快就撑不下去,灰溜溜地回去求老宅收留。

所以,开头那段日子,孙二瞅见张大山或者王氏他们,都是绕着道走,连个招呼都懒得打。

生怕沾上啥晦气,或者被他们开口借钱借粮。

然而,这日子一天天过去。

情况好像……渐渐地有些个……出乎他的意料了。

张大山一家,不仅没有像他想的那样饿死冻死。

反倒……好像还活得有那么点意思了?

虽然依旧住在破屋里,穿的还是破衣裳。

可至少,没再听说他们家断了顿的消息。

甚至还有风声说,张大山不晓得走了啥好运,天天往山里头跑,总能弄回来不少吃的。

还有人说,瞅见他家小子石头,跟着他爹学认啥草药,神神秘秘的。

更让他吃惊的是,张大山竟然敢当众顶撞张婆子,甚至连他老子张老汉都敢硬顶回去。

还撂下狠话,要“划清界限,各不相干”。

这……这还是以前那个闷葫芦张大山吗?

孙二的心里头,开始犯嘀咕了。

他开始“观望”起来。

他会有意无意地,在去自家地里干活的时候,绕到村西头那附近转悠转悠。

或者在河边挑水的时候,故意多磨蹭一会儿。

偷偷地,观察着张大山一家的动静。

他瞅见张大山领着两个半大的小子,在那片谁都瞧不上的乱石岗子上。

一天到晚地清理石头,开垦荒地。

那股子不要命的干劲儿,让他瞅着都有些个心惊肉跳。

他也瞅见王氏和几个闺女,挎着篮子漫山遍野地挖野菜。

或者在棚屋前头,晾晒着一些个他不认得的植物根块。

他还瞅见,他们家那破牛棚,竟然真个被拾掇得严实了不少,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漏风了。

甚至有那么一两回,他还隐约闻到,从那边飘过来一丝极其勾人的……肉香味儿?

这些个瞅见的情形,让孙二的心思变得复杂起来。

一方面,他还是不大信这张大山能翻出啥大浪来。

得罪了爹娘,得罪了族长,还得罪了地主刘员外。

在这青石村,他还能有好果子吃?

可另一方面,瞅着张大山一家那股子犟劲儿,那好像咋也打不垮的活泛劲儿。

还有那些个关于他们寻摸到“好东西”的风言风语。

他又隐隐约约觉得,或许……这张大山真个有啥旁人不知道的依仗?

万一……万一他真个发达了呢?

这种拿不准的心思,让孙二那“墙头草”的本性,又开始摇摆起来。

他打定了主意,暂时呢,不把张大山一家给得罪死了。

可也不能跟他们走得太近,免得被老宅那边给记恨上。

最好的法子,就是继续瞅着,看着。

同时呢,也得适当地,往那“人多势众”的一边靠拢靠拢,表明自个儿的立场。

于是乎,村里人便常常能瞅见这么一副光景。

孙二要是远远地瞅见张大山或者铁牛、石头他们。

他会立刻低下头,假装没瞅见,加快脚底板的步子,一溜烟儿走开。

可要是碰上老宅的张二狗或者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