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很快就到元旦了!
盛世豪庭的主卧还沉浸在黑暗中,白浩轻手轻脚地起身,借着智能夜灯柔和的蓝光,看见高轶可正侧卧在孕妇专用枕上,圆润的孕肚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昨晚宝宝闹腾到凌晨三点,她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影。
厨房里早已灯火通明,白妈系着老式蓝布围裙,正往蒸笼里码放切成菱形的红糖年糕。
田秀芳则守着砂锅,用长柄木勺缓缓搅动着小米粥,金黄的粥面上浮着十几颗圆润的桂圆干。
“妈,您怎么起这么早?”
白浩走进厨房,顺手接过田秀芳手中的汤勺。
白妈头也不抬地往灶膛里添柴。
“老话说'元旦灶火旺,来年粮满仓',这柴火灶可是我特意让你爸从老家运来的。”
她掀开另一个蒸笼,水雾顿时弥漫了整个厨房。
“尝尝这个八宝饭,用的都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料——红枣、莲子、核桃...”
白浩用筷子夹了一小块,糯米甜香立刻在舌尖化开。
白妈可是一个很不爱做饭的人,但是为了儿媳妇的改变,白浩是看在眼里的。
他正要夸赞,突然听见楼上传来“咚“的一声闷响,紧接着是高轶可的轻呼。
“怎么了?”
白浩扔下筷子就往楼上冲。
卧室里,高轶可正扶着腰站在衣柜前,地上散落着几件婴儿服。
“没事,”
她有些不好意思,想给宝宝找件新衣服,结果够不着最上面的盒子...
白浩松了口气,弯腰捡起一件鹅黄色的小连体衣。
“今天元旦,怎么不多睡会儿?”
“被宝宝踢醒了。”
高轶可笑着拉过他的手按在肚皮上,“小家伙好像在说新年快乐。”
楼下传来田秀芳的呼唤。
“孩子们,下来吃早饭了!”
餐厅里,七人座的餐桌上摆得满满当当,金黄油亮的春卷垒成宝塔状,晶莹剔透的虾饺冒着热气,还有一碟碟腌黄瓜、酱豆腐等小菜。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那个青花瓷碗,里面盛着浮元子,雪白的汤圆在醪糟汤里沉浮,点缀着鲜红的枸杞。
“妈,这也太丰盛了。”高轶可惊讶地瞪大眼睛。
“哇,妈,你这做的太好吃了吧!”白婉吃了几口说道。
白妈神秘兮兮地从厨房端出个紫砂锅。
“压轴菜来了!“揭开盖子,浓郁的香气瞬间溢满餐厅,是佛跳墙,海参、鲍鱼、花胶在琥珀色的高汤里微微颤动。
“这...”
白浩皱眉,“医生不是说孕期要饮食清淡?”
“偶尔一次不打紧。”
田秀芳已经盛了一碗递给高轶可,“这汤我炖了整整十二个小时,胶原蛋白最养人。”
正吃着,白妈突然压低声音。
“乖乖,妈听说青云寺的送子观音特别灵验,你等会儿去给可可和宝宝求个平安符。”
白浩划开手机地图,眉头越皱越紧。
“妈,这都快到邻市了,最后十公里还是盘山公路...”
“当年我怀你七个月时,”
白妈突然红了眼眶。
“你爸冒着大雪走二十里地去上香,回来靴子都冻在脚上了...”
田秀芳也放下筷子。
“可可这胎金贵,现在科技再发达,该讲究的还得讲究。”
高轶可刚要说话,突然“嘶“地捂住肚子。
三个人的筷子同时掉在桌上。
“没事没事,”她连忙摆手,“就是宝宝踢得有点狠...”
白浩已经抓起了车钥匙:“我现在就去。”
“等等!”白妈小跑着拿来个保温桶。
“装上些供果。记得要请师父开光,捐功德要捐单数...”
十分钟后,黑色奔驰G63驶出车库。后视镜里,高轶可裹着羽绒服站在门廊下挥手,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白浩降下车窗喊道。
“回去躺着!我很快回来!”
车子转过弯道时,他看见两位母亲一左一右扶着高轶可进屋,三人身影在元旦的朝阳中显得格外温暖。
导航显示距离目的地还有38公里,白浩轻踩油门,朝着云雾缭绕的青云山方向驶去。
冬日的阳光洒在盘山公路上,融化了最后一点残雪,白浩的奔驰G63沿着狭窄的山路缓慢行驶,两侧的松柏枝丫上还挂着晶莹的冰凌。
转过第七个发卡弯时,导航提示目的地就在前方。
停车场是块简陋的黄土空地,白浩下车时踩碎了薄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举目望去,一座灰瓦红墙的古寺静静矗立在半山腰,飞檐上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寺门上的匾额“青云禅寺“四个漆金大字已经斑驳褪色,却更显古朴沧桑。
奇怪的是,整个寺庙前空无一人。
白浩正疑惑着,忽然听见“吱呀“一声,侧门走出个穿灰色僧袍的老和尚,袖口还打着补丁。
“阿弥陀佛,施主新年吉祥。”
老和尚双手合十,皱纹里都带着笑意,“老衲法号慧明,是本寺住持。”